想要孩子成功,千萬不要這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想要孩子有所成就,請不要再拿成績論斷他們。

這句話可能會讓許多把成績視為一切的家長感到震驚,但這正是我幫孩子改作文的過程中得出的深刻體悟。

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生:

  • 害怕錯誤、小心翼翼的孩子;
  • 勇敢表現、敢於嘗試的孩子。

討論這兩種學生的具體差異之前,我想先告訴讀者重點:

《心態致勝》認為「成長思維」與「定型思維」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

《深度職場力》認為「熱情思維」和「技藝思維」是能否在工作中找到幸福的關鍵。

我認為不論是哪種思維,兩者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回:父母如何對帶孩子的成績。


我更好奇的是:怎樣才能讓孩子在變化多端的時代,樂於面對挑戰與困難?

raw-image

成績論斷如何阻礙孩子的成就

半途而廢的人,往往不是討厭自己做的事,而是討厭錯誤打擊自己的整體人格。

當孩子習慣被成績評判時,他們會將考試失利等同於自己這個人的失敗,而不是將其視為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這種錯誤的認知會讓孩子對犯錯產生深層的恐懼。

之所以會害怕錯誤,正是因為成績衡量自己的「一切」。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分數的高低,而忽略了學習本身的意義和樂趣。這種心態會讓他們在面對挑戰時,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如何避免失敗。

為了不要失敗,他們會選擇不要努力,或是一遇到困難就轉換跑道。

這種逃避行為看似保護了自尊,實際上卻阻礙了能力的培養。

《深度職場力》一書中認為:唯一能夠帶給事業成就的,正是技藝思維。只有長期培養能力,才能夠有所成就。

拿成績論斷孩子,或許是最容易監督他們的方式。然而,一旦孩子沒了監督,就不會想要再接觸任何具有前途,但需要長期投入的領域。

兩種學生的鮮明對比

現在讓我們回到我在改作文時觀察到的兩種學生,他們的差異正好印證了成績論斷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raw-image

我從作文看見孩子的未來

第一種是非常害怕錯誤的孩子。

他們的作文中經常提到考試失利時父母的責備,字裡行間透露出對犯錯的深度恐懼。

有趣的是,這些孩子在寫作過程中也會展現同樣的行為模式。當他們意識到某個內容可能不夠好時,會立刻跳到別的話題上轉移焦點,而不是深入思考和改善。

如果他們能夠繼續探討父母的責備對自己是否真的有益,整篇文章就會更加連貫深刻。

遺憾的是,他們選擇了逃避。

這種行為模式一旦形成,就會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重複出現。

久而久之,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就會習慣性地轉移焦點,導致本來可能成功的事情功虧一簣。

第二種孩子則完全不同,他們根本不在乎對錯,而是豪情地玩弄文字。

雖然文章中會有一些錯誤,但因為他們敢於大膽用詞。例如:四年級的孩子把自己的尖叫聲形容成「自創的協奏曲」。

不僅整篇文章都很連貫,老師在批改時都覺得很有趣,知道這個孩子一定可以寫得更好。

這種孩子展現出來的是對探索的熱情和對錯誤的包容,這正是成就卓越所必需的品質。

從化學課看見大學新生的未來

raw-image

更有說服力的例子來自《心態致勝》這本經典著作。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觀察醫科預備生學習化學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一開始,所有學生都對化學很感興趣,畢竟化學作為煉金術的直系子孫,必定讓人感到驚奇。然而,一個學期之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當化學成績公布後,兩種心態的學生開始產生明顯差異。杜維克觀察到:

成長思維者顯然在拓展自我時興致高昂......定型思維者只喜歡自己有十足把握的事。

化學確實很困難,平均成績只有C+,沒有人拿到A。可見班上所有人對化學都「沒有把握」。但能否成為優秀學生的關鍵在於,學生們如何分離自己跟成績的關係。

一名採用定型思維的學生說:「課程愈困難,我愈得強迫自己為了考試用功念書。我從前對化學很感興趣,可是現在一想到就覺得胃不舒服。」(我的學生也在作文中形容過考卷讓她「胃痛」)

相反,另一名具有成長思維的學生說:「雖然比我想像中困難得多,不過這是我想做的,所以只會讓我更堅定。如果別人說我做不到,我會更努力向前。」

錯誤的出現,對於定型思維的學生來說,等同於「我不會○○。既然不會的話,為什麼要失敗的風險,繼續去努力呢?不如就這麼放棄了吧。」

擅長逃避失敗的思維方式不是憑空而來,正是小時候父母對待自己與成績的方式,內化到大腦裡。

只要沒有意識到定型思維,即使人已經長大到二十歲,面對錯誤的方式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不是否定自己,就是逃避錯誤。

重新認識成績的真正意義

raw-image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成績的真正意義:成績是判斷孩子優點和弱點的工具,而不是判斷孩子好壞的指標。

當我們將成績視為診斷工具而非評判標準時,它就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

愈害怕錯誤的孩子,愈容易故步自封。

這種恐懼會讓他們選擇安全的道路,避免冒險和挑戰。然而,真正的成長往往來自於走出舒適圈,面對未知的挑戰。當孩子害怕犯錯時,他們就失去了探索和創新的勇氣。

想要在未來具有競爭力,最重要的是培養把錯誤當成任務的能力。

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那些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在挫折中成長的人,才能夠適應變化、克服困難,最終獲得真正的成就。因此,

如果我們真心希望孩子能夠在未來有所成就,就應該停止用成績來論斷他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望公賣局
52會員
68內容數
絕望,是認清現實後的悲觀; 希望,是提升認知後的樂觀。
希望公賣局的其他內容
2025/07/13
本文探討快樂與知識的關係,挑戰「無知才能快樂」的觀點。 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無知,而是來自於運用知識和智慧創造自身的人生,賦予人們掌控人生、創造現實的力量,以及面對痛苦和虛無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2025/07/13
本文探討快樂與知識的關係,挑戰「無知才能快樂」的觀點。 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無知,而是來自於運用知識和智慧創造自身的人生,賦予人們掌控人生、創造現實的力量,以及面對痛苦和虛無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2025/06/23
這篇文章探討拖延症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並非單純的效率問題,而是源於對失敗的恐懼和低自尊,以及錯誤的自我認知。文章點出許多人拖延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為了避免面對不如預期的自己和潛在的批評。文章也提出一些方法,幫助讀者走出低自尊的保護殼,並開始行動。
Thumbnail
2025/06/23
這篇文章探討拖延症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並非單純的效率問題,而是源於對失敗的恐懼和低自尊,以及錯誤的自我認知。文章點出許多人拖延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為了避免面對不如預期的自己和潛在的批評。文章也提出一些方法,幫助讀者走出低自尊的保護殼,並開始行動。
Thumbnail
2025/06/11
大學生活應該「要打工還是讀書?」 但這問題其實藏著更深的迷惘:你根本不想做這兩件事。本局帶你看見真正的焦慮,並給出清醒的思考路徑。
Thumbnail
2025/06/11
大學生活應該「要打工還是讀書?」 但這問題其實藏著更深的迷惘:你根本不想做這兩件事。本局帶你看見真正的焦慮,並給出清醒的思考路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行為不良,自暴自棄,成績低落,永遠墊底。 擁抱其心,給其台階,給其解方,給其自信。 不再自棄,開始自愛,開始唸書,成績進步。 同學發覺,無人墊底……
Thumbnail
行為不良,自暴自棄,成績低落,永遠墊底。 擁抱其心,給其台階,給其解方,給其自信。 不再自棄,開始自愛,開始唸書,成績進步。 同學發覺,無人墊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小時是資優生,但在國中卻遇到自信崩潰的經歷,以及如今作為父親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對教育方式的反思以及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抒發心情的管道、有更多看世界的方式。學習才藝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選擇的權利,陪伴和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
Thumbnail
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抒發心情的管道、有更多看世界的方式。學習才藝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選擇的權利,陪伴和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
Thumbnail
這兩年開始發現到「害怕犯錯、失敗」的年齡下降了不少,不過也因為孩子年紀小就進到團體,正向肯定的鼓勵很快就起了作用。
Thumbnail
這兩年開始發現到「害怕犯錯、失敗」的年齡下降了不少,不過也因為孩子年紀小就進到團體,正向肯定的鼓勵很快就起了作用。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當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了解讀書、追求學問,並非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蓄養能力、開發智慧,以具體落實關懷時,他不僅不會因成績挫敗而沮喪(學習的目的是服務他人,而不是追求分數),甚至會有更強烈動機用功讀書,讓自己變成更好更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