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轉職者、新鮮人、有空窗期的你,一篇深入但易讀的履歷寫作教學
我們常被問到:「履歷到底要怎麼寫才有機會被看到?」
但其實,真正該問的是:
「你希望別人怎麼看你?」
「你能不能說出一段,讓人想認識你更多的故事?」
這篇文章想分享給:
- 覺得自己經歷不夠好、不夠符合職缺的人
- 履歷只會寫「完成交辦事項」的人
- 有一段空白期,不知道該怎麼寫的人
我們會用真實案例與具體觀點,陪你從混亂中理出脈絡。
✦ 一、你的履歷,別只是寫「你做了什麼」
很多人在寫履歷時,只會把任務列出來:
「負責行政文書、接聽電話、整理資料」
這樣的描述乍看沒錯,但一點也沒有說明你的價值。
真正能讓人留下印象的履歷,應該要讓人看到:
- 你怎麼做得更好
- 你在任務中解決了什麼問題
- 你做這件事時展現了什麼能力
改寫後的例子可以是:
「建立資料管理表單,讓團隊能更快速找到文件,平均查找時間縮短30%;並協助新進人員熟悉行政流程,縮短上手時間一週。」
這樣的句子,不只讓人看到你做了什麼,更讓人看到你為團隊創造了什麼。
✦ 二、轉職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能不能說清楚「為什麼可以勝任」
許多轉職者都會說:「我沒有相關經驗,我怕不被考慮。」
但經驗不完全相符並不是拒絕的理由,重點是:你能不能讓人相信「你有能力勝任」這份職務。
你可以這麼想:
- 雖然我在不同產業,但處理的事情性質類似嗎?
- 雖然我念的科系不同,但我學到的能力能應用在這份工作嗎?
- 我過去的經驗,有哪些能映照到這份工作上?
我曾經諮詢過一位物理系畢業的求職者,他轉職成工程師。
他說:「其實物理背景跟工程師一樣!」但我對於這樣卻是有很大疑惑---相對公司HR第一眼也一定會好奇
所以討論後,請他撰寫出:我們一起盤點他過去的實驗操作、數據分析、模型建構經驗,整理出「跨職能邏輯能力」、「耐心處理複雜流程」等優勢,最終成功讓他進入理想的職位。
重點從來不是你過去是誰,而是你如何讓人相信你準備好了、你有能力適應。
✦ 三、有空窗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說
很多人履歷上出現 1~2 年的空白,就急著想掩蓋或忽略它。
但比起讓公司猜測「你去哪了」,主動說清楚更能建立信任。
如果你是:
- 因家庭照顧離職
- 因健康或個人生涯調整暫停工作
- 因為進修、旅行、創業、找方向
請誠實地說,並且補上一句:「我已準備好重返職場」。
例句:「2022 年至 2023 年間,因照顧家庭暫時離職,期間自學專案管理與職能訓練,現已準備好重新投入職場,應對挑戰。」
重點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現在的態度與準備」——這會決定HR是否相信你。
✦ 四、自傳不是流水帳,而是濃縮你生命的幾個轉折
寫自傳時,很多人會從「我從小生長在一個單純的家庭…」開始。
但真實狀況是:HR通常只看第一段,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下去。
建議你這樣寫:
- 從「轉折點」開頭(你如何對某個職涯方向產生興趣)
- 介紹一兩個關鍵經歷(讓人看到你做事的特質)
- 結尾說明現在的你,為何想投入這份職缺
好的自傳,是能讓人看見你過去的脈絡、現在的狀態、未來的方向。
✦ 結語:履歷不只是交差,而是邀請別人靠近你的起點
履歷不必完美,經歷也不需要多華麗。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好好說出這些經驗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如果你願意多花一點時間整理自己,站在雇主的角度理解他們在找什麼人,
那麼你寫下的每一句話,都會是靠近機會的橋樑。
📬 想更進一步釐清職涯脈絡,或需要履歷健檢協助?
歡迎私訊我,把故事寫好,把未來走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