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大腦控制了|從情緒反應,到真正覺察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ngel & Devil

Angel & Devil

「別被大腦控制了」這個課題,幾年前我在書本第一次認知到,但一直到最近,我才真正開始認真思考它。

🧨 年輕時的我:習慣用情緒來處理事情

回想年輕時的自己,總是喜歡用情緒來處理事情,這個情緒大部份指的是「生氣」,印象中工作中達不到的事,好像只要生氣起來,事情就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但這樣的反應方式,或許跟我所處的教育背景與職場環境有關。

在那個年代——

成績不好會被體罰、工作出錯會被罵、提案被退甚至被當場丟掉,都算正常。我們從小被訓練要察言觀色,只要感受到別人的不悅,就代表我需要改進。久而久之,我變得非常在意別人的情緒,也學會用情緒來換取結果。

👔 成為主管後,我複製了這套習慣

後來,我升上了主管職,除了繼續「做事」,我也開始「帶人」。我沒意識到的是—我也把過去那一套情緒處理方式帶進了團隊中。與同事溝通時,我習慣反應情緒,甚至用來主導談話;當事情不如預期,我會用壓力方式要求。

起初,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部門照常運作、人走再補,有我在事情就不會出錯。但真的「沒問題」嗎?

直到團隊成員走光的那一刻,我才開始反思:「我真的在帶人嗎?還是在操控?」(註:關於團隊領導,會再另文分享。)

回到主題,是我們在控制大腦還是大腦控制著我們,這個界線有時不那麼清楚,我們得先了解一下大腦運作模式。

🧠 康納曼的理論:我們正在被「自動駕駛」模式綁架

在《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這本書中,行為經濟學家康納曼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們的大腦其實有兩套系統在運作:

  • System 1:自動系統
    快速、直覺、慣性反應,不需耗費太多思考資源。
    例如刷牙、開車、滑手機、看到提案被否定就瞬間不爽——這些都屬於 System 1 的反應。
  • System 2:思考系統
    慢速、有意識、需要努力,會分析、判斷與推理。
    比如做提案簡報、解決複雜衝突、寫文章或面對批評時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在 System 1 的掌控下生活,因為它「省力」。

但當你用 System 1 的習慣性反應,去處理本應由 System 2 慎思判斷的事情時,災難就會發生。。。

對大腦運作稍有理解後,我們需要再了解怎麼覺察自己。

👁️ 後設認知:你能「看見自己」的那一刻

我讀了一些書籍,其實都有提到後設認知的概念(不一定是用這個詞),才開始更理解:所謂的成長,不是只靠時間累積,而是學會跳出來覺察自己。

像是這樣的時刻:

  • 當我因為累不想運動時,我會提醒自己:「這是大腦在找藉口,還是我真的需要休息?」
  • 當我覺得同事做錯時,我會問自己:「是他的問題?還是我內在的不安全感又發作了?」

這些反問,不是為了懷疑自己,而是為了把主控權拿回來,讓我做選擇,而不是被大腦的慣性驅動。

就像電影主角做決定時,左肩會跳出小惡魔、右肩出現小天使—我們的大腦也一樣,一邊是舊習慣、一邊是覺察力,兩邊每天在拔河。

🎯 結語:真正的「主控」,來自覺察與選擇

我們其實一直都有選擇,只是當你被「大腦自動駕駛」控制時,你會忘記自己可以踩煞車、換方向。

當你願意慢下來、觀察自己的反應,問一個「為什麼我會這樣?」的問題,你就已經從System 1轉向了System 2,你就開始走在了「真正理解自己」的路上。

別被大腦控制了,也許我們無法完全控制人生,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回應它。

—丁飛多|還在學習駕馭自己大腦的上班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10 小時前
謝謝您的分享🫶
丁飛多。下班動起來-avatar-img
發文者
8 小時前
旅人小萌 👍
avatar-img
丁飛多。下班動起來
0會員
1內容數
這裡是我的下班人生練習場,想記錄一些關於自己「職涯、閲讀、興趣等」藉此重新整理思路。 如果你願意,一起下班動起來吧,把每天的積累,變成一點點前進的力量。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情緒的出現,無關你的信念和理性 就好像家門突然被大力的打開然後一屁股坐在主位上指揮 這時能做的事情,就是去認識它 並且接受它這樣 才能夠改善或者更往前一步
Thumbnail
情緒的出現,無關你的信念和理性 就好像家門突然被大力的打開然後一屁股坐在主位上指揮 這時能做的事情,就是去認識它 並且接受它這樣 才能夠改善或者更往前一步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多元複雜而交互重疊的情緒,是人們對於事件感受的泉源,身為訊號的感受,使人們能在第一時間觸發各種思考方式。
Thumbnail
領導者的情緒對團隊氛圍有重大影響,自我覺察是關鍵。提高自我覺察能力,正向影響團隊士氣。 回應是自我覺察的關鍵,大腦的可塑性使得改變思考模式成為可能。高EQ領導力:「情緒就是大腦引導注意力的方式,管理注意力則是心靈控制情緒的方式。」自我覺察不僅領導者,每個人都應具備,能夠幫助人掌控情緒。
Thumbnail
領導者的情緒對團隊氛圍有重大影響,自我覺察是關鍵。提高自我覺察能力,正向影響團隊士氣。 回應是自我覺察的關鍵,大腦的可塑性使得改變思考模式成為可能。高EQ領導力:「情緒就是大腦引導注意力的方式,管理注意力則是心靈控制情緒的方式。」自我覺察不僅領導者,每個人都應具備,能夠幫助人掌控情緒。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接納情緒並不是像電影一開始一樣讓他為所欲為,接納是感受這個情緒為我們帶來的益處,讓它在必要時顯現。當某種情緒過於高亢,其他情緒便能成為手煞車,沒有任何一種有絕對的主控權,但他們都有發言的資格
Thumbnail
接納情緒並不是像電影一開始一樣讓他為所欲為,接納是感受這個情緒為我們帶來的益處,讓它在必要時顯現。當某種情緒過於高亢,其他情緒便能成為手煞車,沒有任何一種有絕對的主控權,但他們都有發言的資格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透過後設認知、情緒替代、以及停止過度關注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管理情緒。作者提出了每種方法的每日練習,並融入了大腦科學以及行為心理學的觀點,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些方法來改善情緒管理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透過後設認知、情緒替代、以及停止過度關注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管理情緒。作者提出了每種方法的每日練習,並融入了大腦科學以及行為心理學的觀點,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些方法來改善情緒管理能力。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各種情緒,但你是否深入瞭解過這些情緒的原因?透過自我覺察,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和外在表現,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和心理健康。而自我覺察的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練習,用「我訊息」來處理情緒,可以有助於更加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並在人際相處與溝通上更有幫助。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各種情緒,但你是否深入瞭解過這些情緒的原因?透過自我覺察,能夠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和外在表現,從而提高自我認識和心理健康。而自我覺察的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練習,用「我訊息」來處理情緒,可以有助於更加了解自己的各種情緒,並在人際相處與溝通上更有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