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職場上或是在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一種情境是你已經跟對方講了你想要的需求或是預期的成果,但是當看到結果時,馬上就浮出一個念頭 : 這怎麼跟我想要的差這麼多?
到底是我沒說清楚,還是對方沒有聽明白?
溝通好難相信溝通很困難這件事一定不是什麼新聞了,可能自古以來就是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不過身為一名製程工程師,看到問題我們首先就是要來定義問題、拆解問題
先從溝通的流程開始好了
一般來說,溝通基本上會有兩個對象,我跟你;而流程會是如此 :
我的腦袋/想法 → 編碼 → 傳播媒介 → 解碼 →你的腦袋/想法
當我有一個想法的時候,通常我會透過我的腦袋思考要如何跟你來講述我想要表達的想法,這個過程即「編碼」,我用你跟我的共通語言 : 中文,來把我的想法用文字組織起來,用有邏輯的方式將想法敘述給你聽
當然,如果是用口述的,那傳播媒介指的就是用口語進行資訊傳播,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傳播媒介,像是影片、錄音、廣播等等,廣義的來說,只要是傳播資訊的工具或是管道都可以稱做傳播媒介
接下來,你可能用聽的、用看的收到我傳遞出去的訊息後,你會開始針對這些資訊做整理,並用自己的知識背景、成長經驗等來理解這些資訊所代表的含意
最後的最後,這些訊息到了你的腦袋後產生的想法就是你最終獲得的資訊,而這個資訊跟最初一開始由我腦袋傳遞出去的想法是否一樣呢?當然這個結果因人而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不一樣的
要不然溝通就不會這麼困難了對吧?
在傳遞遮些訊息的過程中,有很多地方會「掉封包」,有可能我在組織想法的時候用詞沒有到非常精確,導致你在解碼的過程中理解成了不同的意思;有可能再用口述的方式表情跟情緒、口氣沒有貼近想要表達的意思,以致於同樣的文字但是卻有不同的感受;又或者兩個不同背景、不同經驗的人,對於同樣一件事的想法與見解也會大不同
看起來每個環節都有機會丟失一些訊息呢,那該如何是好?

先來個工具,後續再來慢慢添購工具箱裡面的物品,首先登場的是SMART
- S – Specific(具體)
就是把內容說的明確一點,不要有模稜兩可的陳述 - M – Measurable(可衡量)
在敘述的時候,讓對方清楚知道要做到什麼程度或成果才算完成 - A – Achievable(可達成)
避免提出過於理想或不切實際的要求,會讓對話變得僵化 - R – Relevant(相關)
談的內容要跟對方關心或能影響的事情有關,如果事情與我無關,那我還花一堆時聽你講一點都不合理對吧 - T – Time-bound(有時限)
設定明確的時間框架,讓事情有推進的節奏;請在今天20:00完成報告的撰寫、下週一 09:00 會議開始,這些都是有明確時間的例子
簡單的小工具希望對你有幫助
溝通是個有趣的主題,在與他人對話在過程中,一部分可以慢慢的理解別人的想法,另一部分也可以漸漸了解到自己與其他人的差異,某種程度這其實是一個探索自己的旅程
Intere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