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超越,因到了某個極限,將認知到自己的身體之重要,發現沒有身體便體驗不了生命,也將會一事無成,故而選擇更超越的去超越身體極限,例如討論愛之意念的兩面性時便提到上傳意識到虛擬空間,令自己超越身體極限得到永生的想法。
即以另一種生命型態——也可能沒有所謂的生命特徵的生命型態,這要看每個人的定義而定——去體驗這個世界。
又或者選擇超越現在想要超越的自己,即超越自我超越需求階層,做到超越了「超越」,那麼,就是選擇以「完美」為目標的繼續前進了。人之生命健康的背後動力中,有追求「完美」的動機存在。
如果是因人之超越而令身體不堪負荷,因此不得不停下腳步,那麼,追求「完美」的那一步,除了選擇保持健康再出發的選項外,還有另一種選項也可能出現在腦海中——這要看每個人認為的完美是什麼——那就是「生生不息」,若以人之健康的觀點,就是「長生不老」。
此外,為了追求比「超越」更高境界的「完美」,或是圓融、和諧、平衡、中庸等面面俱到、全面兼顧的狀態與執行成果,處於人之健康層次者會重新客觀看待這個超越至今的自己。
觀察自己至今為止的超越帶來什麼,有沒有什麼自己沒顧慮到的,太超前而大家不接受的,或是太過頭了導致某些事物的失衡等現象。
以及,什麼才是對自己的生命而言,是最重要的。
當人之超越放下超越的需求,轉而求取超越自我超越的答案時,人將會接受現在當下的自己。
無論是再不堪,或者是再不夠,或是做得還不夠、發現還可以做得更多等,當人開始接受自己當下的極限,才能夠發現「無限」的存在。
因其「有限」的覺察,而發現什麼是「無限」。
然後因發現「無限」,而學會對環境的謙卑之情。
而對於「完美」,沒有發覺自己的不完美,就不可能去追求「完美」。
就如一個覺得自己這樣已經很好的人,包括不斷追求自我超越,覺得這就是人生的極致的人,就發現不了更高層次的存在。
因為他們忙著往下看可以給什麼,往內看自己還能多做什麼,卻忘了自己以外的事物。
然而也不一定非得要不健康後才發現健康的重要,也不一定要自我超越到極限後才因發現自己體能極限而發覺健康的存在,僅需關注我們人類的這個身體的「有限」,我們就能發現其他「無限」的存在。
生活在我們這個二十一世紀中,關於身體的研究是很多的,關於健康類的書籍,找間連鎖書店逛逛,或是上網路書店瀏覽一番,很容易便可以感受到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
而人對於健康的重視,也讓人們重新檢討過去各國政策與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這些環境問題延伸出的關於食物、空氣、水、土地的影響。
但因為這些環境問題又是日積月累所製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又可由環境議題的研究感受到人類過去做了些什麼、現在得到了些什麼、未來將可能變成什麼。
人之超越是自我超越需求,追求超越當前狀態,關注未來成果,然而,成果帶來的後果不一定會如己所願的美好,故而人之超越總是不斷在超越自己的成果所帶來的後果,使之更加美好。
不斷失誤或不如自己所願的後果會累積出經驗,成為下一次成果的參考。
而當人們開始留意過去的經驗能作為未來後果的參考時,便會開始研究別人已經累積出來的後果,藉此去調整成果,避免某些後果發生或促使某些後果能夠如意。
然後,歷史就會發生。
即過去做了些什麼、現在得到了些什麼、未來將可能變成什麼的紀錄或提醒。
但歷史不一定是美好的,或者過去認為的美好對於當今而言也不一定會是美好的。
例如過去世界大戰中為了支援遠方軍隊的食糧,公開徵求食物延長保鮮的方法並授予獎金;不料同樣是食物保鮮,現在卻有了許多過去許可但現在卻發現有害的禁藥,因此產生不少食安問題。
還有過去年幼時,只要一有感冒,大人便說要去打針吃藥,吃藥好得快,甚至覺得藥是補的。
但近來大家對於合成西藥的觀念理解多了,這才發現原來吃藥是抑制原本的好轉現象,或只是安慰劑效應,其實許多感冒都會自己好。
當然,還是有美好的時刻,例如抗生素(antibiotic)剛出現時,大家因細菌受到急性感染死亡的機率就下降很多,是有如萬靈藥般的存在,在當時拯救了許多生命。
至於後來的濫用問題,不僅是人用,還包括畜牧業使用,以致許多病菌出現抗藥性,導致未來可能出現超級細菌,或將來無藥能用。
但由歷史來看,可知抗生素本身是無辜的。
言及至此,人之生命健康的處境已然相當清楚。
在當今的時代中,因資訊流通快速,許多人已可免去自我超越需求的探索便能看到健康的重要性。
也不用非要親自感受這麼多的後果,才能領悟人之健康層次的追求。
以勒溫的心理動力學來說,我們是可以因辨識有健康需求這個目標便產生相應去完成的需求與動力的。
話雖如此,但我們都可能有經驗,或者是看過,身邊的人為追求自己的目標,不斷超越自我極限,結果早期的努力只是成為自己將來就醫時的醫藥費,或是某些突然出現在新聞上的過勞死案例等,這才突然醒覺了我們自己身體的重要性。
因此,要自覺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要,我們就如身處於水中的魚,沒有乾旱的枯竭,我們沒發覺自己需要水,也不知自己正處於水的保護當中。
然而,即使要去照顧身體了,當今的健康知識也足以讓你退卻三步。
我們有位朋友拼事業,結果三十多歲便拼出滿身病,即使公司要上市了,他還是把公司賣了,決意專心治病。
他本身是醫生世家,所以有許多治病的資訊。
後來別人建議他吃靈芝調養,於是他便親自跑到各家生產靈芝的工廠視察,不料,他反而不敢吃靈芝了。
他有生物化學的學習背景。
在當時(二十一世紀初),他看到什麼,本研究是不方便說的。
但可以陳述的是,他後來自己找工廠合作種靈芝,把自己的病治好了,還成立基金會推廣靈芝知識,以及自己賣靈芝。
有個朋友的例子是減重。
當時他收集了各家各派的說法,有少吃碳水化合物改吃肉減肥的、有天天吃生鮮蔬菜的、有泡澡強化代謝的、有說一切都是骨盆前傾後傾及脊椎歪斜的、有提倡縮小腹簡單瘦的、有斷食療法快速瘦的、還有蘋果餐清宿便、有機食物容易瘦、熱量糖分攝取控制、中藥調理埋針瘦、強化下半身肌肉等等。
也是每人各有說法,而且都有自己親身試用並成功的證據,而且每套理論的宣傳者似乎都碰到類似狀態的個案,因此更加堅定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瘦身祕訣。
還有,如果想要保養去接觸有機食物的訊息,有人會告訴你有機其實都是假的,那個認證是買的,或是有機的田地隔壁如果有灑農藥,那些有機農地也會受污染等等訊息。
當然,訊息也不是全都負面的。
面對當今這種紛亂紛擾又各說各話的情況,還是有人跳出來教大家如何挑好東西、有品質的農產品該去哪裡採購、哪些農場是人道飼養或是沒有認證但品質優良等。
還有些家長,則是因為小孩容易過敏,吃了麵包或蝦子等食物會有異位性皮膚炎,因此自己去參與或投資有機食物的事業發展,有些還因此做出不小成績。
以上的例子是列舉不完的。
這也顯示關於人之生命健康層次,關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被大家重視的存在。
所以,我們認為,馬斯洛的自我超越需求已不是當前人類的最高需求了,故而提出更高階層的需求層次,即平衡的進化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