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我的人生像被放進離心機:先被家裡遭詐騙、父母跑路的重力狠狠甩出大學;再被推進竹科無塵室,成了做2休2晶圓線上的小女工。
---
竹科封控的夜、暗潮的班
晶圓廠是冷的。18℃恆溫、無塵衣套到只剩眼睛,機台轟鳴蓋過所有對話。
表面上人人守流程SPEC,其實鬥爭暗流洶湧:誰搶到少量的獎金名額、誰被臨時丟去背黑鍋,都決定在產線「師父」一句話。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讀聖賢書」外的潛規則——比起數學公式與英文單字,這裡更吃人情債與語言刀。
---
當時我沒人可傾訴,只好去書店求生
某次下班,被師父罵到臭頭心情不佳的我,騎車到新竹車站,站在墊腳石書店門口,招牌綠色燈管映著玻璃。我隨手抽出《厚黑學》,李宗吾那句「臉要厚、心要黑,但不能失仁義」像顆彈珠,撞碎了「只要努力就會被看見」的天真。
我開始在休息室讀這本被視為「職場禁書」的小冊子,對照線上那些表面關心、背後補刀的戲碼,才懂為什麼同事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原來他們只是早一步看懂規則而已。
---
當我不再把自己定位成「被選擇的人」,而是能選擇要不要接球,有人想把錯推給我,我就翻出SOP;有人要我加班無極限,我拿勞基法應對。這一課,任何課本沒教,但它救了我的尊嚴。
「讀錯書」才會以為讀書無用。
許多人把「讀書」等同學科排名,卻忘了知識本該活在肌肉記憶裡。
竹科晶圓線上的機台介面、機台英語,都是我靠高中數學、英文硬撐;但真正讓我不再被暗箭射中的,是那本門市隨手翻的《厚黑學》,加上之後陸續自修的職場心理書。
讀書的本質,是在黑暗裡替自己點燈。如果沒有那本書,我大概會在比較與內疚裡繼續耗損,直到被耗盡。
---
寫給仍在「讀錯書」的你:
別急着自我否定,也別急着丟書——先換一本真正能指路的書。
「書讀得再好,也得用它來照亮腳下。」——這是我在竹科無塵衣下對自己說的話。
讀書沒有背叛你,只是你該把書頁翻到現實這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