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的敘事轉換:從制度辯論到群眾動員,再走向民主共識的試煉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25年「大罷免」運動,是太陽花之後台灣最大規模的公民運動。

然而,這場運動從一開始就呈現出鮮明的轉折路線—從菁英訴求出發,逐步轉向平民語言跟大眾情緒延展,而後期則是在大幅動員後的發散跟不可控.

以下我們就來討論這樣的敘事轉換,背後的故事跟動機.


🎓 一、初期:菁英論述與制度焦點

大罷免初期的訴求來自於:對藍白聯手強行通過《憲訴法》、《財劃法》、《選罷法》等爭議法案的反對。當時焦點集中在:

  • 國會程序操作的瑕疵(如逕付二讀、限縮發言權、突襲表決)
  • 憲政體制的潛在破壞(如釋憲門檻提高、監督機關弱化)
  • 中央預算遭到大幅刪減對文化、教育等部門的衝擊

然而,這些議題牽涉憲法制度與法律層面,對多數政治冷感或一般民眾來講門檻高、感知距離遠。

「修什麼法?怎麼影響我?」成為民眾面對這些議題時常見的困惑。


🔥 二、中期:敘事下沉與群眾動員

理性敘事議題難以擴散,大罷免快速出現「敘事平民化」與「行動下沉」的策略轉向:

✅ 訴求轉譯為平民語言:

  • 「要守住文化預算!」—觸及藝文圈焦慮
  • 「這些藍營立委要讓台灣變成中國的棋子!」—升高主權焦慮
  • 「你的一張罷免票,是給孩子一個不被中國立法綁架的未來」—動員家長恐懼

街頭罷免站、KOL參與、文青式文宣、美學設計與口號簡化,使原本菁英式的制度議題討論轉化為一般民眾生活語言,成功將議題滲透至早餐店、LINE群與校園走廊。

📈 動員成果:

  • 公民參與面向大幅擴張
  • 文學界、音樂人、媽媽社群等非典型政治圈層紛紛參與
  • 民間團體從律師、教授擴展到理髮廳老闆與留學生

⚠️ 三、大幅動員之後的反噬風險

但這場敘事的平民化,也帶來三大風險與挑戰:

1. 議題發散與價值模糊

隨著參與者多元,罷免理由也變得零碎:

  • 有人罷免因為不滿藍營立委言行
  • 有人因為文化預算被砍
  • 有人單純因為「朋友叫我簽就簽了」

這讓整體運動從「藍白聯手通過爭議法案」變成「多重情緒出口」,導致價值共識難以凝聚;也在面對藍白陣營反擊時失去統一立場。

2. 側翼與極端言論的操作空間

部分綠營支持者與側翼在宣傳時採用激進言語:

  • 「你不同意罷免就是中共同路人」
  • 「支持藍白的人都是愚民、韭菜、奴性民族」
  • 「打倒國民黨的時刻」

這種言語在短期內可能激發同溫層情緒,但同時會讓理性中間選民覺得反感;反而削弱罷免正當性與社會支持。

3. 情緒綁架取代理性討論

當大罷免訴求最終被簡化為「反中」、「反藍」、「反對罷免就是挺中」等標籤時,原本大罷免的初衷跟理性討論的空間就消失了。

這對民主的危害是:

  • 讓中間派或溫和者缺乏參與理由
  • 給予藍營迴避「強行通過爭議法案」問題,回到傳統藍綠對抗的論述
  • 為未來藍營反撲與報復性動員埋下種子

🧭 小結:民主理想與動員策略的雙重試煉

當理念群體遇上大眾參與,必然面對要顧及「議題深度」或「群眾廣度」的兩難;這是「擴大群眾運動參與」中必然會面對的.

像是現在這次大罷免,還是可以看到不少人努力的將議題拉回「罷免不適任立委」的主軸,也會看到不少政治人物在同溫層本色發揮的盡情演出.

也看到了「傳統中華民國反共派」跟「台派」在反共議題的合作,即便原先政治立場不同在更大的議題上也是能夠團結的可能.

最後提醒,情緒性言論通常只有在同溫層取暖有用,很難爭取到同溫層之外的支持.

希望大家能夠保持理性,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時效備份沙龍》
4會員
76內容數
混合工程術語與都市情感,有種「我知道這些也許沒用,但還是想保存下來」的情緒。
2025/06/28
Lawsnote因爬蟲抓取法源資料被判刑,引發台灣法律科技圈震撼。法院認定爬取含有編輯著作權的資料並用於商業販售構成侵權,對AI產業使用資料來源提出警示。對照美國Anthropic案與歐盟AI Act,都強調AI訓練需確保資料來源合法、可溯源,顯示未來AI新創必須面對合規成本,才能走向國際市場。
2025/06/28
Lawsnote因爬蟲抓取法源資料被判刑,引發台灣法律科技圈震撼。法院認定爬取含有編輯著作權的資料並用於商業販售構成侵權,對AI產業使用資料來源提出警示。對照美國Anthropic案與歐盟AI Act,都強調AI訓練需確保資料來源合法、可溯源,顯示未來AI新創必須面對合規成本,才能走向國際市場。
2025/06/21
最近朋友圈紛紛討論一部紀錄片《造山者》。 裡面講比較多的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早期奠基,是那一代人如何在台灣甚麼都沒有的年代,居然就把眼光放到了別人都不敢想的半導體產業。 這部片講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開頭,然後就快轉到台灣現在半導體產業的地緣政治挑戰,我想試著把中間快轉的這段故事接上.
Thumbnail
2025/06/21
最近朋友圈紛紛討論一部紀錄片《造山者》。 裡面講比較多的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早期奠基,是那一代人如何在台灣甚麼都沒有的年代,居然就把眼光放到了別人都不敢想的半導體產業。 這部片講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開頭,然後就快轉到台灣現在半導體產業的地緣政治挑戰,我想試著把中間快轉的這段故事接上.
Thumbnail
2025/06/20
線上課程平台成長放緩,YouTube教學觀看數下降,連Udemy都轉向企業內訓市場。AI帶來「即問即答」的知識體驗,取代原本需要花時間修習的課程。本文彙整MOOC趨勢數據,帶你理解線上學習未來將如何因AI徹底重組。
2025/06/20
線上課程平台成長放緩,YouTube教學觀看數下降,連Udemy都轉向企業內訓市場。AI帶來「即問即答」的知識體驗,取代原本需要花時間修習的課程。本文彙整MOOC趨勢數據,帶你理解線上學習未來將如何因AI徹底重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近期國會改革法案引發了許多爭議和社會運動。本文將探討人民的訴求、國會規則的漏洞和集會抗議的意義。後半部分將從神經科學角度出發,分析大腦或基因與政治立場的關聯,並思考政治神經學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近期國會改革法案引發了許多爭議和社會運動。本文將探討人民的訴求、國會規則的漏洞和集會抗議的意義。後半部分將從神經科學角度出發,分析大腦或基因與政治立場的關聯,並思考政治神經學未來的發展。
Thumbnail
不過,臺灣的特殊處境在於民主的選舉卻是鑲嵌在目前地緣政治上的強權併吞意圖脈絡,使得這定期舉行的公民活動,次次都成為延命的死亡倒數。
Thumbnail
不過,臺灣的特殊處境在於民主的選舉卻是鑲嵌在目前地緣政治上的強權併吞意圖脈絡,使得這定期舉行的公民活動,次次都成為延命的死亡倒數。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這場抗議提醒我們,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和守護。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項法案,確保它們符合民主原則,維護權力分立,保障我們的自由和權利。
Thumbnail
這場抗議提醒我們,民主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不斷地關注和守護。我們應該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項法案,確保它們符合民主原則,維護權力分立,保障我們的自由和權利。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台海源於同脈。何須質疑?掌其政,必先穩固其政權。若挾民意於政治角力, 辜負萬民仰賴;倘陷人民性命於戰端。身家不復,百姓何辜?系出同族又鬩牆於同門的大中華兒女。豈不貽笑大方?
Thumbnail
台海源於同脈。何須質疑?掌其政,必先穩固其政權。若挾民意於政治角力, 辜負萬民仰賴;倘陷人民性命於戰端。身家不復,百姓何辜?系出同族又鬩牆於同門的大中華兒女。豈不貽笑大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