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內向或有社交恐懼的人來說,上台簡報的焦慮不只是怕講錯,而是一種「被所有人看著」的心理壓力。但好消息是:這種恐懼是有方法緩解,甚至轉化為力量。
|預演與自我建立信心
不論是在出發前或是在家裡演練,可以先對鏡子、手機錄音或熟人練習幾遍,這些動作不是為了完美,是為了讓嘴巴跟大腦變熟悉。另外,嘗試錄下來回聽,你會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穩定,也更有內容。
|身體練習:讓焦慮有出口
到了現場,上台前 10 分鐘,做以下練習:
- 呼吸:慢吸氣 4 秒 → 停 2 秒 → 慢吐氣 6 秒(連續3回)。
- 活動:手指、腳趾輕輕活動,幫助腦袋從頭腦風暴回到身體中心。
- 焦點:找到一個你覺得舒服的人眼神對焦,或看著後方天花板的邊緣點。
|心理準備:從演講轉為分享
不用逼自己成為一個表演者,而是成為一個誠實的分享者。把簡報當成一場有重點的對話,而非被審視的考驗,想像你的觀眾是「未來的盟友」,他們不是來找錯的,而是來認識你要傳遞的價值。以下則是具體的表現方式:
1.設計清楚的開場白
- 開頭最緊張,所以可以用一句明確的語句開場,例如:「大家好,我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很重要的空間願景——昇平戲院的重生故事。」
- 一開始說一句貼近人的話,讓自己和觀眾都放鬆,例如:「老實說,我今天其實有點緊張,但我很期待和大家分享這個我們花很多時間準備的計畫。
2.使用提示卡或可視化工具
不必硬背全文,可以準備提詞卡,或把重點寫在投影片上,用視覺來引導你自己。
3.用故事取代數據灌輸
比起死板的報表,內向者更適合用敘事方法說明主題,這會讓你自己也放鬆許多。
4.使用簡單的肢體動作
例如:如點頭、雙手開展來強化語氣,你會更有控制感。
|最後給勇敢的I人一句話:允許緊張的存在
你不需要完全不緊張,你只需要「在緊張中,仍然說出自己的話」,即使聲音有些抖、語速偶爾加快,那都沒關係。真誠比流利重要,信念比技巧動人。不是你要完美才有資格站上台,是你相信自己說的話有價值,你才站上台,只要將「我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上台,而是因為我相信這件事值得被聽見。」這個起心動念,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