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安納 EP57 覺醒偵探筆記#4 [信心銘] 爛爛的我,會被道接納嗎?
🧶1. 這集的線索起點
這集是我從生活裡撿到的一塊麵包屑。最近我妹夫從美國回來,推薦《信心銘》給我(三祖僧璨寫的)。最近我腦子一直在轉「信心到底是什麼」,剛好這本小經典給我一記當頭棒喝。
一開始我只想說說信心,但後來發現它講的根本不是信心,而是本心。
🤔2. 我對「信心」原本的理解
以前我以為信心是一種「我相信我可以」的那種力量,要很堅定、很穩,最好還能不被外境干擾。常聽到的語境也差不多是:
- 「要相信自己」
- 「對神佛有信心」
- 「覺醒的人不會再懷疑」
但我發現,就算我有過覺醒體驗,我還是會懷疑、會不安。那所以我是沒有信心嗎?我有點被卡住了。
Podcast 安納 EP57 覺醒偵探筆記#4
📜3. 《信心銘》說的其實完全不是這回事
這本經文有點像是拿水桶往我腦袋澆冷水
- 信心不是一種信念,不是「我告訴自己我相信」
- 信心不是頭腦的意志力、也不是情緒上的「很有力量」
- 信心是沒有懷疑時自然在的狀態,不是我努力做出來的
他說的信心,是「不分別、不干涉、不檢查」,那種沒在起心動念的本然狀態。
我整個人像打開氣泡瓶一樣,鬆了。
🪞4. 原來我一直在用懷疑來「證明我沒有信心」
我發現我常會一直想確認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是不是走在對的路上?是不是還離本源很遠?
但其實這些想確認、想檢查的動作,本身就是不信任。
例如如果一直跟自己說「我是值得的」,看起來像是在給自己鼓勵,但背後其實藏著一個深深的「但我怕我不是」。
🌱5. 我後來體會到的信心,其實是一種體感
當我不再問「我到底有沒有在道上」、不再用「平不平安」來判斷進度、甚至連「我要努力記得真相」都放下的時候。信心就在。
它不需要證明,也不需要特定的狀態來襯托。
它就是「我不再需要檢查什麼了」。 哪怕我感覺混亂、情緒低落、身體不舒服,也都沒有關係。這些狀態沒有把我從道上拉走,是我自己在心裡懷疑了。
所以我後來甚至覺得,「信心」這兩個字太容易被誤會了,乾脆直接說:「心」。
🤖6. 我怎麼跟華泡泡(AI助理)一起理解《信心銘》
我一開始請泡泡幫我翻譯,第一次版本太像課文,沒什麼共鳴。
第二次我說:「你幫我翻成一個覺醒者的語氣」。那個版本像是我內在已經知道的話,只是剛好被泡泡翻出來。
我好像是透過泡泡的翻譯,重新認出來本心。
🧘♀️7. 好奇的你,可以從這些方式開始
- 下載法鼓山的 APP,裡面有聖嚴法師的全集和《信心銘》,我推薦真的可以拿來慢慢讀。
- 跟泡泡聊天:我用的是 ChatGPT 的 Monday 語氣,他可以陪你一起探討這些文字。
- 不急著懂,而是感受體感:讓文字不是只停留在腦子裡,而是走進你心裡。
🫧今天的筆記:
是讓我記得:
你沒有離開本源,只是起了個念頭以為自己走遠了。
信心從未遠離,它就在你不懷疑的那一刻裡。
🧼我是小抹布偵探,
今天就把這一小塊麵包屑,放進口袋。下次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