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著被掌心溫度焐熱的原子筆,學測答題卷上沙沙的書寫聲猶在耳邊。一月的冷空氣裡混雜著熱美式和參考書的油墨味,那段早晨六點半起床,晚上對著書桌算數學的日子,現在想來竟有種懷念。
煙火與團圓的除夕夜
除夕夜在阿嬤家院子,爸爸點燃仙女棒時火星迸裂的「滋滋」聲,十分清晰。我舉著手機錄影,鏡頭裡表妹跳〈晚安大小姐〉時揚起的髮絲,和遠處鄰居家竄上天際的金黃色煙火剛好重疊。還記得當時手忙腳亂地切換拍攝模式,生怕錯過爸爸用打火機點燃「沖天炮」時,霎那間炸開的金色光雨。後來我和表妹還一起跳了〈啃掐那〉,表妹靈活的舞步讓我相形見絀,阿公坐在椅子上拍手的模樣,讓這個美好的夜晚定格在記憶裡。
學測放榜與自我接納
二月底查成績那天,手機的簡訊通知讓我心跳加快一拍。看到社會14級分和國文13級分的瞬間,腦海閃過考前翻到快脫頁的筆記本上,那些歷史年表和反覆新增的國文形音義的方格內頁紙。
雖然英文和數學差強人意,但媽媽說:「盡力過,就不會有遺憾了。」沒錯,比起分數,我更記得那些和同學一起在教室讀書、互相加油打氣的日子,那些努力本身就已經值得紀念。
學習歷程的奮鬥史
整個三月到四月,我幾乎和Canva綁在一起。為了讓學習歷程不像罐頭投影片,我甚至研究起Youtuber的影片縮圖配色,還觀摩了藝術設計系的學姐作品配色。
寫學習歷程自述和多元表現綜整時,我翻遍了高中三年的照片和筆記,像是重新走過一次自己的成長軌跡。
高一參加的文學比賽,讓我喜歡上寫作。高中三年,在班上和心理研究社中,一次次的報告,訓練了我的臺風,一場場的專題報告,則讓我學習團隊合作。每一段經歷都像拼圖,拼出現在的我。
模擬面試的溫暖
特別想感謝五月的那幾場模擬面試。穿著新買的奶茶色襯衫(領口沒折好,被同學提醒時有點不好意思),我緊張得差點同手同腳走進教室。當模擬教授問:「如果落榜第一志願怎麼辦?」我深吸一口氣:「就像解數學題,換條思路也許能發現新答案。」
最難忘的是某一場的模擬面試,教授翻閱我的備審時,突然抬頭說:「你的資料很有料,看得出來是真正投入過。」這句話讓我感動了一下,原來那些自以為不夠完美的歷程,竟然是完整的成長證明。
雨中起舞的面試之旅
面試結束後,我看著洗衣籃裡面,那件面試穿的黑色西裝外套,袖口還沾著某間大學面試當天的雨水痕跡。這半年像被按了快轉鍵,但記憶裡那些閃光的碎片,無論是仙女棒燃盡後的硫磺味,還是面試前反覆確認的資料,都在告訴著我「這些,是屬於我的笨拙卻真實的成長軌跡」。
2025年的中場,我想對自己說:「謝謝你記得在煙火綻放時擁抱家人,更謝謝你願意相信,所有笨拙的腳步,將走出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