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可能是知悉,但不在意,ta每天還是會安份守己、按部就班地來上學。
有些孩子不但知悉,而且"超在意",就會找盡理由遠離班級,不參加所有輔導課、一有原因就請假,原因就是班上有ta討厭的人、有討厭ta的人、有很吵讓ta不能讀書的同學,把拒學的理由叫同學們來承擔……
我自認為一直努力地班級經營,也會跟上述很不想來上學的同學們分享一些釋懷心法,但班級經營不是我一人說了算,心法,也不是我幾句話就能讓ta釋懷……
蔡康永先生曾在節目訪談中談及一個想法,
有時候,人跟人共存
就好,不一定要相處
。
我在非洲旅行的時候,導遊叫我用望遠鏡看大草原上有狐狸跟兔子、大象跟獅子、野狼跟禿鷹,牠們很緊張地在同一個湖邊喝水,稍有風吹草動,例如豹一動作,羚羊就會立刻奔竄,牠們不是不知道彼此之間的關係緊張,可是牠們就是共存、喝水。
那個景象很像伊甸園,草原上裊裊升起的水蒸氣,風景很美,但那些動物可不覺得像在伊甸園,牠們沒有在相處,牠們只是共存而已。
我們只能跟我們無法離開的人共存,沒有什麼好相處的,在學校跟同學大概也只能這樣了。雖然家長跟我們說,我們到學校要多交朋友,但大部分同學我們只能共存,不一定能夠相處。
我原本一直覺得,班級同學就算不要好、不熟,但至少應該會知道彼此的名字吧?!
但擔任導師後,我有較多的機會跟導生問及導生間的一些情形,至今都還會聽到導生跟我說:「我不知道我前面坐的人是誰?」「我不知道那個是不是同班的同學?」「我不知道ta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班上的學藝股長是誰?」😆😆😆
以前我會覺得,這些導生也太誇張了吧?!天天相處在同一間教室裡,竟然連那個誰是誰都還搞不清楚?!是腦子有問題嗎?
但我現在知道了,這種導生不是腦子有問題,ta們只是共存在同一間教室裡,但彼此絕對的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識,也不相處。
不知道那些"超在意"而很不想來上學、待在班上就會覺得很痛苦的導生們,願不願意用這樣的"想法",讓自己可以甘願來上學一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