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我沒經歷過也沒看過,但想起來不錯
這一類的建議問題來自於全程從背景假設、過程、人物性格甚至是結尾都是在腦子裡空想的,既然建立於假想,那可控的結果我想你就也別太認真了。
這邊要討論的是在求學生涯中,多少會遇到的事情,那是很多人的青春,也是我的青春,那就是問問兄弟們怎麼追!
「欸!我偷偷探聽到那個隔壁班的誰下禮拜生日耶!你覺得我要怎麼表示?」
『這不簡單,女孩子喜歡巧克力對吧?喜歡驚喜對吧?喜歡儀式感對吧?』我聽著蠻有道理的頻頻點頭。
『對吧!你也同意,那如果把這三個女生喜歡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是不是你成功的機會就很大了?』
「看來是高手。」聽著滿有道理的。
『是吧!所以我們在她生日那天,你跟你爸借西裝走到他們班請她出來,這儀式感不就來了;再來你回家看影片手做一盒巧克力,一大片那一種,然後再像甜點師一樣,用裱花帶在上面寫字,這樣巧克力跟驚喜不就來了嗎?還多了個用心。』好朋友說完之後對我挑了個眉,像是在說著怎麼樣,厲害吧!
「哇靠,可以耶聽起來完美到不行,要是成功我請你喝麥香。」天知道我那時候聽完那種幾乎成事的滿足感哪裡來的。
在生日那天我穿西裝來,但沒有巧克力,因為那個手做巧克力就不是一個國中生會的事,勉強做出來也不到能拿出手的程度。
更別提要寫字了,我只是穿著大一號的西裝走到她們班拿一封手寫的信給他而已,我想至少驚喜不能少。
故事的最後,我被她們班上的同學當成小丑,整封信在整個年級傳了又傳,沒有人不知道我,算是悲慘的結尾。
我問他怎麼會這樣,他卻說:『我打電動都是這樣玩,照抄準沒錯。』——我沒想到的是,他玩的不是愛情,是模擬器。這套攻略根本沒人試過,他的成功,只活在電玩裡的高分畫面。
不是所有滿分攻略,都能走進真實人生。那天我沒槌爆他,但我把自己的天真槌碎了。
如果你的身邊有目前困境方面的長才,而你像我一樣不去問他們,而去問其他沒有實際經驗的人,只因為你跟他比較好,或是你不好意思問專家等等原因而去執行這樣子的建議。
那我只能說,你就跟當時的我一樣天真——還是說,一樣蠢了。
大多數的情況下,你身邊應該會有你想問的問題方面比較資深的人,你應該放下其他無謂得顧慮,以獲得最優解為目標,去向他們諮詢。
當然,人生總有例外。你也可能真的放不下那些顧慮,那這時候該怎麼辦?
想像一下在你18歲即將要成年的時候,你父親對你說你的未來方向只有一個,沒有其他選擇;還是給你看看無數個可能性讓你去摸索,哪一個你會比較容易找到最適配你的人生。
通常除了沒有主見需要別人指令過活的人,都會覺得情況二比較容易找到吧?
面對問題的時候,如果你只能從同樣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的人那裡尋求答案,那麼你唯一的方式,就是廣泛蒐集不同的想法。等到量夠多,你自然會看到相對好的選項。
不過我們要怎麼從數量眾多品質參差的建議中挑出好建議呢?我們都對目前問題一無所知,要怎麼判斷好與不好呢?
首先雖然這類都是空想推論,但有些推論是建立在一些已經成立的事情上面,另一些就只是空想,我們先挑出有推論脈絡的建議,空想就等到沒有好方法時再拿出來來”看看”。
甚麼是合理推論?假設你沒有走過馬路的經驗,你要怎麼知道甚麼時候適合過馬路呢?
你不知道,因為沒做過。
但你知道紅燈的時候車子會停這件事是已知的,那紅燈的時候車子會停,所以適合過馬路,這就屬於有脈絡的推論。
什麼是空想?以過馬路的命題來說,叫你舉手跟車子溝通,甚至不是跟駕駛,請它等一下。這東西就叫空想。
推論是從現實出發的假設,空想則是從幻想出發的情緒。
雖然這些空想未必可行,但它們有時會激發你沒想過的視角。別急著笑它們太蠢,也許裡面藏著一點點可能性,只是還沒找到合適的實踐方式。
挑出有脈絡的推論後,就逐個在你心中沙盤推演,因為有脈絡,你可以一步一步來推演,與事實偏差的機率相較於空想,會大幅度降低很多。
分析完每個推論之後你大概心裡會有個底,有些條件比較高的,與另一些目前條件可行的。
假如你只是個月收三萬的上班族,慶祝生日的方法:定一間高級法國料理,然後帶他到車展送他一台車就叫做條件比較高的;一起吃一頓由你做的晚餐就是可行的。
從可行中找出你最想看到結局的做法,再去逐一規劃,解決困難。
到這邊我們就完成了一次在一堆未知中找相對優解的方法了,這樣子的過程相當辛苦,也相當費腦力。
況且畢竟也只是在腦子裡的理想環境完成的推論,在事實上會怎麼樣發展又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你得到了一個好的結果,那恭喜你你的每一步都走得相當踏實,運氣也很好遇到了與你理想中匹配的情況。
如果你得到的結果不如所想,那有可能是你沒有踏實的完成前面的篩選-分析的過程,也可能是你的運氣不佳。
你再重新走過一次流程大概就會知道原因了,如果不是你的問題,那就是運氣了。
什麼?你說這樣好複雜好累?那我有個好建議你可以聽看看,如果要你放棄詢問專家的顧慮大到值得你做這些繁瑣的事的話,那你還是認命一點吧。
沒有的話我勸你還是找專家請益,會輕鬆很多。
關於這類的建議,我們一樣提出三個問題來讓它為我們所用。
第一問:現在這個對象會是我最好的求助對象嗎??
除非沒有人可以問,否則求助智者會勝過摸黑探索。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讓你看得更遠。
第二問:我真的有搞懂我在推演什麼嗎?
沒搞懂情境的推演,只不過是在練想像力。
第三問: 我是不是只在腦裡自High?
記得有了結果找人討論,幻想太真會讓你看不清現實。
這三個問題,可以幫助你在完全未知的問題下,透過推論得到更接近於現實結果的做法。人生中充滿未知,在某一天你真的需要它們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接近真實。
依我個人的經驗,通常壞結果會對你之後的人生得到更好的幫助,它會幫助你讓這個流程更穩當。
我們常笑年少時的蠢事是青春,但別忘了,青春的錯還能笑,成年後的錯,卻會變成帳單。能不能避免,就看你怎麼處理別人的建議。
第三章走到這裡,我們已經學會怎麼處理所有來自「無知」的建議了。
不論是不合時宜的,還是思慮不全的,我們都有方法把它們轉化為有用的資源。
沒有真正的垃圾建議,只有不會處理垃圾的人。
接下來,我們將進入另一個世界。
這一章的主角,不再是那些無心的錯誤,而是那些背後另有考量的建議。
這類建議更難察覺,更容易誤導你走進別人的劇本裡。
所以,是時候擦亮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