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懂用人,當主管心不累》:所有主管都是人資主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在聊這本書前,我想說一個概念,那就是:

「所有主管都是人資主管」

這個概念是我第一份工作時的經理不斷叮嚀我的。那時候公司在推「四角色模型」的專案時,把所有的單位主管都拉進來參加,但有些主管反對、消極應付,有些主管則是很認真地思考策略,定時回復資料。那時候我涉世未深、不太了解這個意思是什麼,只知道先背下來。。

直到我派駐印尼,視角提升到公司層級的人力資源政策時,開始有了不同體悟與經驗。

舉個例子。

有一年公司在印尼的產能突然拉升,由於機台設備來不及進來,所有的員工必須加班因應,甚至連星期五的Jumat主麻禮拜,都嘗試與員工協調加班可能。有一天,A部門的主管被員工投訴,要求Jumat主麻禮拜都需要加班。會議上,主管憤恨不平的說,為什麼B部門也是中午加班,但他們的員工卻沒人投訴。B部門的主管解釋,他們如何讓員工自主協調為部門的績效扛責,說明如何連動到激勵獎金的計算,最後大家決議用輪流的方式加班。

A和B部門都需要中午加班,但員工的反映態度大不同。一個部門消極抗議達不到產量,另一個部門積極衝績效不斷新高,相比之下,兩個部門的績效差距越來越大。後來我請ER與勞方代表一起向員工說明,爭議才平息。

現在的直屬主管,不僅要確保達成績效,還要穩定管理員工。如果主管要成功,必須了解員工的需求、挑戰、渴望。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學習招募、訓練、評估績效到行為管理等人力資源知能,讓每位員工發揮潛能、組織績效能夠達標

然而,有的主管認為人力資源管理就是人資的事情,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只要按照人資通知的時程去面試、做績效考核、去升遷加薪、做離職面談就好。當主管對於人力資源管理缺乏了解時,組織的情形就會惡化、無法管理組織績效與員工。

raw-image

回到這本書

教導主管如何成為高效領導者的書籍比比皆是、升任新任主管時也參加過一堆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課程。但從來沒有人教導這些主管,要如何利用公司內的人力資源制度去管理員工。林娟老師的《懂用人,當主管心不累:人資長教你帶出好員工的40個實戰QA》是我看過的第一本。

這本書架構清晰:

→從傳統HR功能的選、育、用、留說起,讓主管對於人力資源管理有概略的理解。 →利用Q&A的方式,透過林娟老師的經驗分享,讓主管可以快速的應用在自己的工作場域。

如果可以一步一步地跟著公司內的HR制度做好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那大概也有了8成的人才管理功力了。

如同林娟老師提到,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主管對人資有正確的認識。

「如果本書能夠喚起CEO與主管對人力資源有正確的認識,帶頭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從原本把人當成本,轉變為把人當資本,思維正確,行為自然就會開始改變,這是員工的福氣,而台灣企業的未來發展將不可限量,這是我的初心。」

對於人資夥伴來說,也是相當好的參照手冊:

→資淺的夥伴可以快速理解常見的HR制度。
→資深的夥伴可以核對部門的HR制度是否完備,若不完備,如何著手建置。
→對於擔任BP的夥伴來說,這本書是很好教導主管的教材,可以協助主管如何實施HR制度。

我將這本書拆解成選、育、用、留理解:

1.選才

  • 選才成本:了解招募的有形與無形成本,更能謹慎看待
  • 選才分工:人資與用人主管各自扮演角色,觀念必須對齊
  • 選才管道:多元選才管道,依據企業的人才規格需求進行布局
  • 選才技巧 :選才必須緊扣職能與職務,關注應徵者的動機、特質、價值
  • 選才面談:選才前先做履歷分析,面談時活用各式手法更能精準選才

2.育才

  • 新人培訓:好的新人培訓協助快速適應、加速上手、減少離職
  • 員工培訓:培訓扣緊問題解決,重點在於培訓後的輸出
  • 內部講師制度:內部講師可以有效傳承公司知識文化
  • 工作說明書:工作說明書是工作管理的基礎

3.用才

  • 如何激勵員工:高效三步驟
  • 設定績效:目標清楚明確有達成動機
  • 善用非物質激勵:不是只有給錢,非物質激勵有長期效果
  • 清楚說明激勵結果:獎金怎麼算怎麼發要透明避免猜疑
  • 如何管理員工:做好績效管理以及行為管理
  • 績效管理:縮短績效認知落差、目標績效改善
  • 行為管理:平時關懷員工,必要時予以資遣

4.留才

  • 離職管理:利用制度留才而不是情感留才,離職時感謝員工付出。
  • 薪酬福利:能力績效導向評估,別用大鍋菜委屈有實質貢獻同仁
  • 雇主品牌:雇主品牌一定要做,但更要真誠對待主動求職人才
  • 企業文化:一年靠運氣、十年靠經營、百年靠文化
raw-image

真是一本適合帶著主管開讀書會的好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衛斯理 Wesley的沙龍
137會員
155內容數
HR Lab
2025/03/08
新鮮人進入職場常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三句職場咒語:「你沒這麼重要」、「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能力」、「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幫助新鮮人放下壓力,提升自信,快速適應職場文化。
Thumbnail
2025/03/08
新鮮人進入職場常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三句職場咒語:「你沒這麼重要」、「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能力」、「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幫助新鮮人放下壓力,提升自信,快速適應職場文化。
Thumbnail
2025/02/14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2/14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如何解釋AI技術的發展,並將AI的演進過程與擬像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第一階段(真實的反映)、第二階段(虛構的掩飾)、第三階段(真實的喪失)以及第四階段(超真實)。文章分析不同階段的技術案例,並探討AI對人類現實與認知的影響,最終呼籲在技術創新與倫理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如何解釋AI技術的發展,並將AI的演進過程與擬像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第一階段(真實的反映)、第二階段(虛構的掩飾)、第三階段(真實的喪失)以及第四階段(超真實)。文章分析不同階段的技術案例,並探討AI對人類現實與認知的影響,最終呼籲在技術創新與倫理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當了一小段時間的主管之後,我發現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技術上反而沒有那麼關鍵,個人的修練才是重點。如果個人的心態有點偏頗,就會很難帶領一個團隊繼續前進。 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因為我是一個空降主管,一進公司就要帶領好幾個人,所以他們之間是互相認識的,而我對他們是不熟悉的,所以我必須要快點知道
Thumbnail
在當了一小段時間的主管之後,我發現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技術上反而沒有那麼關鍵,個人的修練才是重點。如果個人的心態有點偏頗,就會很難帶領一個團隊繼續前進。 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因為我是一個空降主管,一進公司就要帶領好幾個人,所以他們之間是互相認識的,而我對他們是不熟悉的,所以我必須要快點知道
Thumbnail
就在去年,剛好碰到組織異動 陰錯陽差被升為PM科的科長,管理公司大大小小改版、系統專案 就這樣當了半年多的基層主管 也算是來覆盤一下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就在去年,剛好碰到組織異動 陰錯陽差被升為PM科的科長,管理公司大大小小改版、系統專案 就這樣當了半年多的基層主管 也算是來覆盤一下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出社會工作深知不可能讓每個人喜歡你,同樣的你也不會喜歡每個人,面對爭議除了溝通、同理、協調、理解,背後如果有部門主管或是頂頭上司的意見,事情的進展會有所不同(先不討論空降主管與資深員工的角力);事緩則圓有一定的道理,但順著毛摸更為重要。
Thumbnail
出社會工作深知不可能讓每個人喜歡你,同樣的你也不會喜歡每個人,面對爭議除了溝通、同理、協調、理解,背後如果有部門主管或是頂頭上司的意見,事情的進展會有所不同(先不討論空降主管與資深員工的角力);事緩則圓有一定的道理,但順著毛摸更為重要。
Thumbnail
沒想到一閃神,就來凱鈿三個月也通過試用了!想當初第一個禮拜過得相當漫長,才剛到職而已最資深的夥伴就提出離職,第二資深的夥伴長駐在台北,第三位資深的夥伴還沒過試用期,代辦事項就已經要滿出來了。這三個月來,我覺得對於新任主管來說,「搞清楚」很重要,搞清楚什麼呢? 搞清楚你在哪裡
Thumbnail
沒想到一閃神,就來凱鈿三個月也通過試用了!想當初第一個禮拜過得相當漫長,才剛到職而已最資深的夥伴就提出離職,第二資深的夥伴長駐在台北,第三位資深的夥伴還沒過試用期,代辦事項就已經要滿出來了。這三個月來,我覺得對於新任主管來說,「搞清楚」很重要,搞清楚什麼呢? 搞清楚你在哪裡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位有任命主管權力的上級,你的選才標準是甚麼?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職場爬坡的上班族,你認為成為主管需要甚麼條件?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位有任命主管權力的上級,你的選才標準是甚麼?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職場爬坡的上班族,你認為成為主管需要甚麼條件?
Thumbnail
大家是否在工作上時常覺得自己被壓榨導致加班永無止境?或是覺得主管朝令夕改情緒陰晴不定?甚至連同事之間都勾心鬥角彼此明爭暗鬥?每天早上起床都必須拖到最後一個鬧鐘鈴響才心不甘情不願起床呢? 雖說離開職場已經四年多,但根據之前在職場十四年的經驗還是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個人的心得感想。
Thumbnail
大家是否在工作上時常覺得自己被壓榨導致加班永無止境?或是覺得主管朝令夕改情緒陰晴不定?甚至連同事之間都勾心鬥角彼此明爭暗鬥?每天早上起床都必須拖到最後一個鬧鐘鈴響才心不甘情不願起床呢? 雖說離開職場已經四年多,但根據之前在職場十四年的經驗還是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個人的心得感想。
Thumbnail
在聊這本書前,我想說一個概念,那就是: 「所有主管都是人資主管」 這個概念是我第一份工作時的經理不斷叮嚀我的。那時候公司在推「四角色模型」的專案時,把所有的單位主管都拉進來參加,但有些主管反對、消極應付,有些主管則是很認真地思考策略,定時回復資料。
Thumbnail
在聊這本書前,我想說一個概念,那就是: 「所有主管都是人資主管」 這個概念是我第一份工作時的經理不斷叮嚀我的。那時候公司在推「四角色模型」的專案時,把所有的單位主管都拉進來參加,但有些主管反對、消極應付,有些主管則是很認真地思考策略,定時回復資料。
Thumbnail
本文敘述主管與部屬工作性質差異處,並提點讀者透過向上管理促進主管與部屬間關係。
Thumbnail
本文敘述主管與部屬工作性質差異處,並提點讀者透過向上管理促進主管與部屬間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