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帶來的是自動化的運轉

2022/07/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你是一位有任命主管權力的上級,你的選才標準是甚麼?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職場爬坡的上班族,你認為成為主管需要甚麼條件?
#管理」是一門專業,
從來不是年資與技能多完美就能區分誰能成為主管,
既使是微型公司、新創公司,
在公司起步階段也許因為創始成員或是家族成員的關係,而先「暫時」在某個管理位置上,
但是,公司要發展,最終仍要交給最適任的人。
以公司的配置而言,
企業主,基層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
各因職務內容的不同,以及責任區不同,
需要各種不同的管理能力,
但是不管需要的是甚麼,
也不論你在哪一個位置上,
誰能引發團隊績效者,就是適任的主管。
在過往,我所遇過的老闆與管理者們,
幾乎每個人都有意識到這個重要的議題,
也都盡己所能地用自己能用上的方法驅動團隊,
但是,最終的結果總是不如預期;
有些人「#指示」過多,造成「微管理」,
認為自己需要親力親為,不放心部屬的運作,
最終讓人員失去自主能力,只為了不犯錯誤。
有些人「#教導」過多,造成公司一言堂,
很願意花時間培養人員,卻也受害於這些人員不斷的「需要被教」,
最終,所有人員的運作都只有一套做法,一個答案,
讓人員最終失去自信,不再思考。
我們管理的是「人」,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貌,也有不同的特質,
自然也有不同的 #驅動程式
企業主和主管們需掌握到驅動的方式,
方能順利的啟動對方。
指令與教導當然也有帶領團隊時最適合使用的時機,
也能帶來一定程度的績效,
但是,單向的給予,是員工聽命於上級,
績效是因「不能輸」作為引發,
人員會變成「因為你要我做,所以我只好做」,
最多只是「達成績效目標」,
而「#驅動」,是由裡而外,令人員能自動化運作,
能讓人員願意為自己而運作,因自己而努力,
體驗到目標與自己之間的連動關係,
人員會因「要贏」而努力,
以「超越目標」為目標,
管理者需透過雙向的了解與反饋,
才能進入人員的內在核心,進而協助運轉。
這個,就是 #教練式領導
畢竟,站在公司的角度,
會希望公司內的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
都能帶來效益,
而不希望僅有少數幾人優秀而已,
再優秀,一個人也只有24小時,和一顆腦。
    莉莉安
    莉莉安
    20年的創業歷程與8年企業教練(Leadership Coach)歷程, 在這兒分享創業思維,企業領導,事業管理,人員培育,績效創造,團隊組成等知識, 偶而穿插著對人生的體悟, 這一切的作為只是我的使命使然, "協助他人活成他想要的樣子"如此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