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薩拉丁常見的誤解之一,就是以為薩拉丁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應付第三次十字軍的攻勢。
實際上,到了1192年,薩拉丁與十字軍間的大規模征戰,已經連續長達五年之久,薩拉丁幾乎透支所有能用的資源和威望。而即使是像這樣努力,仍不免有阿卡城與阿爾素夫之大敗。薩拉丁對第三次十字軍應付維艱,是很明顯的。
到了1192年夏天,薩拉丁收穫獅心王理查帶著大軍再次向耶路撒冷城進發的線報。局勢凶險已極。
他一面發書各地,請求更多支援,一面把大軍移入城內,希望做殊死的守城抗戰。在戰爭會議上,諸將一致答應願不計生死奮戰。
然而,這只是表面話而已。薩拉丁在會議後不久,就得到親信的通報:士卒行伍之間,正瀰漫著強烈的反叛情緒。
他們既厭倦無休無止的征戰,又想到阿卡城堅守近兩年,最後守軍仍遭獅心王屠殺的慘劇,即使如今是守衛聖城,也已不願打一場曠日廢時的守城戰。
在軍心潰散的情況下,薩拉丁於是作出了艱難的決定:全軍準備撤出聖城,他們要把耶路撒冷放棄了。
不過,正當薩拉丁萬念俱灰,最後一次在穆斯林的聖地祈禱禮拜、留下幾抹英雄眼淚之時,奇蹟出現了。
穆斯林的斥候快馬通報,獅心王撤軍了!十字軍走了!
這一下讓薩拉丁驚喜交加,雖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但當然也不用放棄耶路撒冷了。
原來,理查誤以為薩拉丁仍有大量的戰爭資源可用,過分高估了他的實力,因而作出了打不下耶路撒冷的結論。
實則那個時候,如果理查執意強攻,耶路撒冷應該會淪陷。他的誤判拯救了薩拉丁。
就這樣,薩拉丁保住了五年征戰中最重要的果實,耶路撒冷。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過程十分驚險,完全談不上輕鬆兩字。
只要歷史稍有些意外,例如如果紅鬍子沒有溺斃,薩拉丁大概就難逃厄運了吧。
&
圖片:王者天下劇照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