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丁:什麼?居然有人說我打十字軍很輕鬆?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對薩拉丁常見的誤解之一,就是以為薩拉丁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應付第三次十字軍的攻勢。

實際上,到了1192年,薩拉丁與十字軍間的大規模征戰,已經連續長達五年之久,薩拉丁幾乎透支所有能用的資源和威望。

而即使是像這樣努力,仍不免有阿卡城與阿爾素夫之大敗。薩拉丁對第三次十字軍應付維艱,是很明顯的。

到了1192年夏天,薩拉丁收穫獅心王理查帶著大軍再次向耶路撒冷城進發的線報。局勢凶險已極。

他一面發書各地,請求更多支援,一面把大軍移入城內,希望做殊死的守城抗戰。在戰爭會議上,諸將一致答應願不計生死奮戰。

然而,這只是表面話而已。薩拉丁在會議後不久,就得到親信的通報:士卒行伍之間,正瀰漫著強烈的反叛情緒。

他們既厭倦無休無止的征戰,又想到阿卡城堅守近兩年,最後守軍仍遭獅心王屠殺的慘劇,即使如今是守衛聖城,也已不願打一場曠日廢時的守城戰。

在軍心潰散的情況下,薩拉丁於是作出了艱難的決定:全軍準備撤出聖城,他們要把耶路撒冷放棄了。

不過,正當薩拉丁萬念俱灰,最後一次在穆斯林的聖地祈禱禮拜、留下幾抹英雄眼淚之時,奇蹟出現了。

穆斯林的斥候快馬通報,獅心王撤軍了!十字軍走了!

這一下讓薩拉丁驚喜交加,雖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但當然也不用放棄耶路撒冷了。

原來,理查誤以為薩拉丁仍有大量的戰爭資源可用,過分高估了他的實力,因而作出了打不下耶路撒冷的結論。

實則那個時候,如果理查執意強攻,耶路撒冷應該會淪陷。他的誤判拯救了薩拉丁。

就這樣,薩拉丁保住了五年征戰中最重要的果實,耶路撒冷。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過程十分驚險,完全談不上輕鬆兩字。

只要歷史稍有些意外,例如如果紅鬍子沒有溺斃,薩拉丁大概就難逃厄運了吧。

&

圖片:王者天下劇照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13會員
1.1K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7/26
話說,在魔戒改編的電影「王者再臨」中,希優頓王率著洛汗援軍,總共「六千名」手持長矛的騎兵援助剛鐸。 小時候的我,看多了三國演義之類的作品,心裡還以為,六千人真是一小搓的數目。 不過如果是個十二世紀的十字軍看到,他一定會鄙夷地覺得,小孩子不懂事,六千名騎兵,那可是超大的數目。 以十二世紀
Thumbnail
2025/07/26
話說,在魔戒改編的電影「王者再臨」中,希優頓王率著洛汗援軍,總共「六千名」手持長矛的騎兵援助剛鐸。 小時候的我,看多了三國演義之類的作品,心裡還以為,六千人真是一小搓的數目。 不過如果是個十二世紀的十字軍看到,他一定會鄙夷地覺得,小孩子不懂事,六千名騎兵,那可是超大的數目。 以十二世紀
Thumbnail
2025/07/26
在1192年開始,獅心王理查作為第三次十字軍的總帥,已開始有失去掌控能力的現象。 首先,是理查的戰略目標,變得極不明確。 十字軍的終極戰略目標是耶路撒冷。但理查卻有別的想法。 他認為,耶路撒冷難以攻下,不如轉而襲擊埃及,攻破薩拉丁的老巢,再作打算。也就是「前往耶路撒冷最近的道路,乃是通過開
Thumbnail
2025/07/26
在1192年開始,獅心王理查作為第三次十字軍的總帥,已開始有失去掌控能力的現象。 首先,是理查的戰略目標,變得極不明確。 十字軍的終極戰略目標是耶路撒冷。但理查卻有別的想法。 他認為,耶路撒冷難以攻下,不如轉而襲擊埃及,攻破薩拉丁的老巢,再作打算。也就是「前往耶路撒冷最近的道路,乃是通過開
Thumbnail
2025/07/25
話說,在魔戒改編的電影「王者再臨」中,洛汗人在帥氣地衝鋒、打亂半獸人的陣形後,魔多盟友,南方的哈拉德林人,驅趕著巨大無比的猛獁象兵助陣,霎時對洛汗造成了非常可怕的威脅。 如果是一個十二世紀的十字軍看過這部電影,他會說……抱歉他其實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還是逃命ㄅ。 近東十字軍的主要戰場,是先前介
Thumbnail
2025/07/25
話說,在魔戒改編的電影「王者再臨」中,洛汗人在帥氣地衝鋒、打亂半獸人的陣形後,魔多盟友,南方的哈拉德林人,驅趕著巨大無比的猛獁象兵助陣,霎時對洛汗造成了非常可怕的威脅。 如果是一個十二世紀的十字軍看過這部電影,他會說……抱歉他其實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還是逃命ㄅ。 近東十字軍的主要戰場,是先前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1204年,由威尼斯等國組成的十字軍,攻破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永遠屹立不搖、難攻不落的世界之城,第一次淪陷於外敵之手。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曾阻擋過波斯人、阿瓦爾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等諸多強敵,為何這次竟會輕易為西歐騎士攻下? 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Thumbnail
在1204年,由威尼斯等國組成的十字軍,攻破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永遠屹立不搖、難攻不落的世界之城,第一次淪陷於外敵之手。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曾阻擋過波斯人、阿瓦爾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等諸多強敵,為何這次竟會輕易為西歐騎士攻下? 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雖然薩珊與羅馬斷斷續續交戰數百年,彼此爾虞我詐,慘酷的屠殺也所在多有,很奇怪的是,對於彼此的文明,統治集團之間似乎發展出了「英雄惜英雄」的心理。 婚姻關係不說,薩珊和羅馬間會交換彼此的繼承人監護關係。遇到遊牧民族的侵略時,兩霸會共同商討、承擔防禦的責任。一方內部有叛亂時,另一方還可能出兵援助(當然
Thumbnail
雖然薩珊與羅馬斷斷續續交戰數百年,彼此爾虞我詐,慘酷的屠殺也所在多有,很奇怪的是,對於彼此的文明,統治集團之間似乎發展出了「英雄惜英雄」的心理。 婚姻關係不說,薩珊和羅馬間會交換彼此的繼承人監護關係。遇到遊牧民族的侵略時,兩霸會共同商討、承擔防禦的責任。一方內部有叛亂時,另一方還可能出兵援助(當然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作為拜占庭前期最強的宿敵,波斯最難克服的關卡,不是前線的大軍和要塞,而是終點:君士坦丁堡。 首先,君士坦丁堡離波斯就太遠。 無論從哪裡發兵,大軍都要穿越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大的小亞細亞。突破層層守衛後,最後才能來到小亞細亞的岸邊,遙望海岸對面的君士坦丁堡。 於是就來到第二個難關:渡海。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列王紀》(Khwaday-Namag),據信是六世紀開始,在薩珊帝國王室的贊助下,開始編纂的官方史著。一路從遙遠的傳說時代開始撰寫。到了最後一任皇帝伊嗣俟三世(632-651年在位)仍有編纂。本該是薩珊帝國歷史最重要的資料來源。 「本該是」,因為雖然在伊斯蘭征服伊朗後,這些史著有被翻譯成阿拉伯文
Thumbnail
《列王紀》(Khwaday-Namag),據信是六世紀開始,在薩珊帝國王室的贊助下,開始編纂的官方史著。一路從遙遠的傳說時代開始撰寫。到了最後一任皇帝伊嗣俟三世(632-651年在位)仍有編纂。本該是薩珊帝國歷史最重要的資料來源。 「本該是」,因為雖然在伊斯蘭征服伊朗後,這些史著有被翻譯成阿拉伯文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