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財務自由,我認為不得不提的一個觀念就是「極簡生活」。在過去幾年中,有許多作者提出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例如:日本的沼畑直樹、佐佐木典士、豐田克也,以及美國的 Joshua Fields Millburn 和 Ryan Nicodemus 等人,他們的著作與生活方式啟發了全球無數人,開始思考: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極簡主義提倡「減法生活」,不是刻意清苦,而是透過減少不必要的物質、行程與慾望,讓生活回歸本質。這樣的生活方式,對於正在追求財務自由的人來說,是一條值得嘗試的捷徑。

極簡生活不是潮流,而是一種選擇
當然,極簡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偏向「極端」的存在。我們身處的資本主義社會,不斷灌輸「擁有更多=成功」、「消費越多=生活越好」的觀念。極簡主義在這樣的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人會覺得那只是噱頭或跟風。但我認為,極簡主義本身並不不可行,重點是能不能長期維持下去。這需要一定程度的自律、清醒與價值觀的轉變。如果你正在追求財務自由,那麼極簡,就是能幫你縮短達成目標的加速器。
因此,我成立了「極簡財富自由俱樂部」,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討論、實踐這樣的生活模式。
單身與極簡,意外的契合
在〈為什麼單身更容易達到財務自由?〉這篇文章中,我曾提到單身的狀態,對於實現財務自由其實有顯著的優勢。現在我更進一步地發現,單身者若實行極簡生活,會比有伴侶或有家庭的人來得容易許多。
不是說家庭生活不能實踐極簡,而是在現實中,要讓另一半或小孩完全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並不容易。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本就各異,若彼此對「生活所需」的認知差距過大,會成為很大的衝突點。
因此,如果你單身,恰好是一個機會,讓你用更專注的方式,實驗極簡生活,並探索真正適合自己的財務節奏。
我的極簡生活,是從學生時代開始的
我的極簡生活,其實從學生時期就已經默默開始。當時為了節省開銷,我養成不囤積物品、不買備用品、不買打折但不需要的東西的習慣。這些年來,這些小小的節制累積下來,不知不覺就讓我過著極簡的生活,也與「財務自由」這個目標,越來越靠近。
在〈財富自由的公式:不是變有錢,而是活得自由〉這篇文章中,我提過,「自由」不該被金錢綁架,真正的自由是,你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為什麼要花、又怎麼花得其所。
財務自律的起點:從記帳開始
很多人會問:「我也想過極簡生活、財務自由的日子,但該怎麼開始?」我認為第一步就是—記帳。透過記帳,你會第一次那麼真實地面對自己的金錢流向。
我曾分享過〈用 Google 日曆+試算表,讓記帳變得如此簡單!〉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不繁瑣卻非常有效的記帳方法。只要能誠實面對每一筆支出,你就會發現,許多浪費的行為,其實是出於慣性而非需要。
極簡不只是丟東西、少買東西,而是讓你能清楚知道:什麼東西值得你花時間與金錢,什麼不值得。
少即是多—逃離資本主義的迷霧
極簡主義的核心觀念是:「少就是多」(Less is more)。這句話簡單,卻有極深的智慧。在過度消費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被比較驅使著前進,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名貴的物品、更奢華的生活。但這一切,真的能換來快樂嗎?
當我們願意減去多餘的物質,省下多餘的開支,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與資源,投注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健康、自我成長、人際關係,還有自由。
結語:我們不需要擁有更多,只需要活得更清楚
極簡主義不是苦行,不是放棄生活的享受,而是一種更聰明、更有意識的生活方式。對於想要財務自由的人來說,這是少數能立即採行、且回報非常明顯的方法之一。
我知道,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但至少值得試試。更少的東西,更多的自由;更少的消費,更多的選擇。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重新思考「極簡」與「財務自由」之間的關聯,並勇敢地走出屬於你自己的生活節奏。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內容,我會在這個頻道持續分享我的理財觀念、生活實踐與自由探索之路。別忘了追蹤、留言與分享,讓我們一起打造有選擇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