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喚起愛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個人都渴望愛。人們大量觀看描繪快樂的、或者悲傷的愛情故事電影,傾聽頌揚愛情的流行歌曲,然而這樣渴望愛的現代人,卻沒有一個人想到愛是需要學習的。

愛是可以學習的嗎?愛,需要學習嗎?那不是一種化學作用,或是,運氣和緣分的問題?

忘了是在什麼情況下和佛洛姆這本書相遇,只記得,在成為年長者之後,以為自己不論在經驗或是概念上對「愛」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卻在這本書中,第一次發現自己不過是個初學者。不僅是我,相信絕大多數讀者(或以書中的說法,每一位「愛者」)都沒有學過「愛的藝術」。

大部分人把愛的問題認為主要是被愛的問題,而沒有想到去愛的問題,沒想到自己的愛之能力的問題。因此,愛的問題在他們來說,是如何被愛,如何變得可愛。⋯⋯人們之所以抱著愛無須學習的態度,還有另一個前提,那就是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

為什麼說「愛」需要學習?佛洛姆的論點很有說服力。他說,就如同學習音樂、繪畫、木工、醫藥或機械一樣,任何藝術的精進都有方法,有理論和實踐。

我們幾乎找不到任何活動、任何企業像愛情一樣,以如此巨大的期待與盼望來開始,而又如何一成不變地淪為失敗。⋯⋯然而放棄愛情是不可能的,因此,唯一可以遵循的路途就是如何克服愛情的失敗——去思索這項失敗的緣由,並且開始去學習愛的意義。
我們這個文化中的人們,在愛的藝術上雖然失敗,卻極少有人去學習⋯⋯這是因為他們內心中雖然深深渴望愛情,卻幾乎把每件事都認為比愛情重要:成就、聲望、金錢、權勢——幾乎我們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這些目標上,因之也就幾乎沒有一個人肯去學習愛的藝術。

說到底,佛洛姆把我們對愛的認識和能力說得如此不堪一擊,他究竟又提出了什麼高明的見解,來說明愛的實踐方法?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正是這本書最令我折服的地方。《愛的藝術》並不是一本空談的書,不玩文字遊戲,沒有深奧難解的哲理。相反,我認為哲學家對議題的咀嚼之深,讓他能以非常淺白的文字,說出精闢的見解。你會看到他確實指出方向和方法,也把背景源由道理說給你聽;你會讀到情人之愛、父母之愛、手足之愛,會學到每一種愛的侵略、自私和盲點,以及,愛的藝術要教給我們的,愛真正的自足、自在和「成功」。這其實是一本奠基於人性之上的謙遜的書。

⋯⋯他們把癡愛的強烈程度,把對於對方的「瘋狂」,認作是他們愛情強度的證明——實則他們的癡愛與瘋狂僅證明他們原先孤獨的程度。

作者說,我們不應該「墜入情網」,而要「屹立於」愛情之中。

妒嫉、野心,以及任何種類的貪婪都是激情;愛則是一種「行為」,是人性力量之實踐,它只能在自由中才能實踐,而永遠不可能是一種被驅迫所造成的結果。⋯⋯愛是主動活動,而不是被動的傾向……愛首要的意義是給予,而非接受。

我喜歡這本書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藉由談「愛」,同時也拓展了自我存在的價值;好像為了要懂得真正地愛人、了解愛的真諦,「我」(必須)變成一個更好的「我」。得到愛情、成為自己,讓社會更圓諧,減少傷害、虐待和紛爭,都在同一個圓心中,並行地向外擴散。

給予是能力的最高表現。正是在給予行為中,我體驗到我的力量,我的豐饒,我的能力。⋯⋯給予之比接受更為歡樂,並非由於它是剝奪,而是因為在給予的行為中表現著我蓬勃的生命力。

書中引用馬克思的一段話,也極發人深省——

假若你希望享受藝術,你必得是一個有藝術訓練的人;如果你希望影響他人,你必須是一個能鼓勵他人、激使他人前進的人。你同自然界、同人的每種關係,都必須確定地表現出你真正的、個人的生命。⋯⋯如果你的愛不能產生愛⋯⋯則你的愛是無能的。
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

去探索那使我們愛的理由,去學習、實踐愛的藝術,成為一個有能力愛的人,而不要去追索、乞討、強求,那實際上不可能給予我們滿足的愛的假面。不能喚起愛的愛,不能自足於愛的愛,最終只能證明我們的缺少,而非擁有。

「除了給予,愛還包含照顧,責任,尊重,以及了解。」佛洛姆在這個段落的闡釋非常精彩,就留給讀者自己去享受閱讀和咀嚼的樂趣。你會發現,愛的能力,確實是一門人人都應該學習的藝術,而且每一種方法,都值得我們窮畢生之力去追求。

愛某個人,並不僅是強烈的感情——它是一項決心,一項判斷,一項允諾。

祝福每位讀者都能在愛的追求中,成為真正的「愛者」。

*《愛的藝術》,佛洛姆著,梁永安譯,木馬文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由人進行式
8.9K會員
102內容數
出版《成為自由人》之後,我仍持續體會何謂自由、自由應如何實踐。我會在這裡分享我的心得看法,我的人生觀,我從閱讀、旅行、工作等層面學到的東西,以及與世界相處和打交道的方式。
自由人進行式的其他內容
2025/07/30
怎麼能夠把閱讀談得這麼迷人?閱讀的好處我也能列舉無數種切角,但是,這本書的深度及廣度,我自歎不如。作者的知識涵養全都融入他看待閱讀的眼光中,因此,讀《閱讀的方法》,既有一種不斷產生共鳴的興奮之情,也彷彿經歷了一趟學習之旅。而且完全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非常熱愛閱讀的人。
Thumbnail
2025/07/30
怎麼能夠把閱讀談得這麼迷人?閱讀的好處我也能列舉無數種切角,但是,這本書的深度及廣度,我自歎不如。作者的知識涵養全都融入他看待閱讀的眼光中,因此,讀《閱讀的方法》,既有一種不斷產生共鳴的興奮之情,也彷彿經歷了一趟學習之旅。而且完全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非常熱愛閱讀的人。
Thumbnail
2025/07/16
我從這本書學到非常多。每天早上都很期待晨讀時間,又會如何獲得嶄新的見解。我常說閱讀不是為得到標準答案,而是來幫助我們思考的,從這點來說,這段時間確實非常感謝它的陪伴。
Thumbnail
2025/07/16
我從這本書學到非常多。每天早上都很期待晨讀時間,又會如何獲得嶄新的見解。我常說閱讀不是為得到標準答案,而是來幫助我們思考的,從這點來說,這段時間確實非常感謝它的陪伴。
Thumbnail
2025/07/04
在描述這本書「是」什麼之前,或許可以先談談它給我的感受。我感覺,它像一個有重量、溫暖的東西,發出低吟的聲響和清晰穩定的共鳴,緩緩地發熱和放光。我從這本書感受到「心」。 當你遇見美或悲傷,並且感覺到一股震動或揪心時,這就是你的「心」的表達。
Thumbnail
2025/07/04
在描述這本書「是」什麼之前,或許可以先談談它給我的感受。我感覺,它像一個有重量、溫暖的東西,發出低吟的聲響和清晰穩定的共鳴,緩緩地發熱和放光。我從這本書感受到「心」。 當你遇見美或悲傷,並且感覺到一股震動或揪心時,這就是你的「心」的表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要寫愛情觀的話,要寫什麼呢?如何愛一個人?如何被愛最幸福?如何是不被愛呢?還是愛的是什麼樣的人?不愛的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如果要寫愛情觀的話,要寫什麼呢?如何愛一個人?如何被愛最幸福?如何是不被愛呢?還是愛的是什麼樣的人?不愛的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之前在探討愛是什麼文章裡,每個人對愛的體悟不同。 可以是追求與感受。也可以是付出與呈現。 如果要統稱,我會說:愛是落實在生活的實踐者。 愛是一種需要通過實踐和行動和體現的情感。 無論是一句言語關心、眼神交流、精神互動等等。 落實在情感上,可以是家人朋友寵物等等,日常一點一滴發生。
Thumbnail
之前在探討愛是什麼文章裡,每個人對愛的體悟不同。 可以是追求與感受。也可以是付出與呈現。 如果要統稱,我會說:愛是落實在生活的實踐者。 愛是一種需要通過實踐和行動和體現的情感。 無論是一句言語關心、眼神交流、精神互動等等。 落實在情感上,可以是家人朋友寵物等等,日常一點一滴發生。
Thumbnail
所有的難,都是一種對愛的提問。而我們難以靠自己找到答案,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夥伴,我們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中去感受愛。 這就是人,在愛中執迷,又通過執迷了解真實的愛。
Thumbnail
所有的難,都是一種對愛的提問。而我們難以靠自己找到答案,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夥伴,我們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中去感受愛。 這就是人,在愛中執迷,又通過執迷了解真實的愛。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Thumbnail
當你懂得愛自己,就不會執著於一段不屬於自己的感情。一昧的付出是種能量的消粍,無法讓想走的人留下。 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便不會讓自己在失衡的愛裡,期待對方給予你想要的回應。 放下過去,明白當下的感受只是一種執念,而不是真正的愛。 過不去的永遠是心裡的那個坎,而不是真的非誰不可。 學習成長是靈
Thumbnail
當你懂得愛自己,就不會執著於一段不屬於自己的感情。一昧的付出是種能量的消粍,無法讓想走的人留下。 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便不會讓自己在失衡的愛裡,期待對方給予你想要的回應。 放下過去,明白當下的感受只是一種執念,而不是真正的愛。 過不去的永遠是心裡的那個坎,而不是真的非誰不可。 學習成長是靈
Thumbnail
人無法愛一件他不了解的事物。
Thumbnail
人無法愛一件他不了解的事物。
Thumbnail
了解愛,學習愛,實踐愛
Thumbnail
了解愛,學習愛,實踐愛
Thumbnail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與人的靠近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親密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自己對於失去愛的恐懼,都是人們一輩子的課題。
Thumbnail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與人的靠近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親密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自己對於失去愛的恐懼,都是人們一輩子的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