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感不是單一結構,而是多層次、複數的存在。有時必須透過不同關係才能拼湊出一個相對完整的自我。
每個結論都是在不完全信息下的更新,每個信念都次是臨時的假設。最聰明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答案的人,而是隨時準備修正答案的人。
要學會從因果腦要切換成概率腦,多數人習慣追問「為什麼會發生?」,卻忽略了更關鍵的問題:「它發生的概率是多少?」讓你的心智系統像期權一樣設計,抗打擊、愛混亂、不怕黑天鵝,的能力。不要再迷信線性的成功路徑或一步登天的完美劇本。
生活中的每次偶然,都是對「必然」的嘲笑;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混沌中尋找秩序的幻影,但也正因為無法確定,才有了選擇的意義。
尼采說:「你不是在尋找真理,你是在尋找不會讓你崩潰的信仰。」但如果你自己認知夠強大你就不需要信仰,而是會問還有別的可能嗎?
人要有懷疑的勇氣,有時候不要太羨慕他人的光芒,而是要問這是不是濾淨?元認知的敏感度,才是在信息爆炸時代的最強後盾。
卡爾•榮格說:「時間是生命的貨幣,誰能掌控自己的時間,誰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沒有選擇的壓力,而在於能主動排序,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導者。
康德曾說:「自由的靈魂不需要喧囂的證明。」
如果都無法做到,可以給內核做價值排序,是人生戰略的開端。當我們能以歷史檢驗為標準,兼顧長期和全域的正確,就能在時代的波動中保持穩健。
........
最後碧樹西風達人說:
這些道理都很簡單,就像人們沒吃飽的時候想吃飽,吃太飽了之後呢就喜歡聚在廟裡許願。
之後呢,人們就喜歡聚在廟裡許願。人們許的是願望嗎?不是,其實許的是爽文,只不過這種左擁右抱富甲天下的爽文,最後都被個別方丈替香客們給實現。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神仙都是妖怪變的,你沒當過妖,你做不了神仙的。你當自己是如來二弟子投胎或者是東華帝君轉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