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的妖佛神魔-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人的情感不是單一結構,而是多層次、複數的存在。有時必須透過不同關係才能拼湊出一個相對完整的自我。

每個結論都是在不完全信息下的更新,每個信念都次是臨時的假設。最聰明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答案的人,而是隨時準備修正答案的人。

要學會從因果腦要切換成概率腦,多數人習慣追問「為什麼會發生?」,卻忽略了更關鍵的問題:「它發生的概率是多少?」

讓你的心智系統像期權一樣設計,抗打擊、愛混亂、不怕黑天鵝,的能力。不要再迷信線性的成功路徑或一步登天的完美劇本。

生活中的每次偶然,都是對「必然」的嘲笑;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混沌中尋找秩序的幻影,但也正因為無法確定,才有了選擇的意義。

尼采說:「你不是在尋找真理,你是在尋找不會讓你崩潰的信仰。」但如果你自己認知夠強大你就不需要信仰,而是會問還有別的可能嗎?

人要有懷疑的勇氣,有時候不要太羨慕他人的光芒,而是要問這是不是濾淨?元認知的敏感度,才是在信息爆炸時代的最強後盾。

卡爾•榮格說:「時間是生命的貨幣,誰能掌控自己的時間,誰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沒有選擇的壓力,而在於能主動排序,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導者。

康德曾說:「自由的靈魂不需要喧囂的證明。」

如果都無法做到,可以給內核做價值排序,是人生戰略的開端。當我們能以歷史檢驗為標準,兼顧長期和全域的正確,就能在時代的波動中保持穩健。

........

最後碧樹西風達人說:

這些道理都很簡單,就像人們沒吃飽的時候想吃飽,吃太飽了之後呢就喜歡聚在廟裡許願。

之後呢,人們就喜歡聚在廟裡許願。人們許的是願望嗎?不是,其實許的是爽文,只不過這種左擁右抱富甲天下的爽文,最後都被個別方丈替香客們給實現。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神仙都是妖怪變的,你沒當過妖,你做不了神仙的。你當自己是如來二弟子投胎或者是東華帝君轉世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風動心動幡動
15會員
151內容數
多閱讀、多紀錄、多寫作,都是強化大腦的方式。詞彙、語詞與段落、章節的貫穿連結,本身就是一種腦部活化與建構的過程。在文字重組與編碼的工作中,我們的大腦「腦島」扮演著語文流暢性的關鍵角色。 人走不到的地方,可以透過閱讀文字,讓眼睛帶著我們馳騁千里、穿越古今,進入神魔妖佛的世界,並與彼此的精神世界展開對話。
風動心動幡動的其他內容
2025/07/31
不理性的力量一書說: 人類是一種會自我因循的動物,我們總是以過去的行為作為參考。 有時因為一時的生氣而做出決定,接著產生負面的行為,並不會隨著情緒平息就雨過天青地改變。 由於這種自我因循,我們會不自覺地持續那些原本並非真心想要的行為。當這些行為被重複多次,就會轉變成一種新的習慣。我們甚至會自然
2025/07/31
不理性的力量一書說: 人類是一種會自我因循的動物,我們總是以過去的行為作為參考。 有時因為一時的生氣而做出決定,接著產生負面的行為,並不會隨著情緒平息就雨過天青地改變。 由於這種自我因循,我們會不自覺地持續那些原本並非真心想要的行為。當這些行為被重複多次,就會轉變成一種新的習慣。我們甚至會自然
2025/07/31
最近心海羅盤一位中年中階主管,他和妻子是學生時代戀人走過數十寒暑,如今兒女都已成年,他認為夫妻彼此思想、生活歧異很想離婚,於是來找我聊聊。 有時候叩問者不是需要答案,他只是需要情感宣洩,且在藉由述說問題時候,同時他也在釐清自己的問題,復盤自己過去人生。而且人生在一些具象的、實名的光環、日復一日的既
2025/07/31
最近心海羅盤一位中年中階主管,他和妻子是學生時代戀人走過數十寒暑,如今兒女都已成年,他認為夫妻彼此思想、生活歧異很想離婚,於是來找我聊聊。 有時候叩問者不是需要答案,他只是需要情感宣洩,且在藉由述說問題時候,同時他也在釐清自己的問題,復盤自己過去人生。而且人生在一些具象的、實名的光環、日復一日的既
2025/07/31
最近要從美髮院畢業了。五年了,也覺得差不多玩夠了,剛好考上博士班,覺得大概是命中注定就換一下跑道了。 美髮院是看盡人生百態,無論是誰,人間都不脫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生離死別,而真正的修行就是在紅塵人世間。那些人情世故也讓我開竅了人性,讀懂了哲學所要談的意義與存在。從事這個工作,久了就自然
2025/07/31
最近要從美髮院畢業了。五年了,也覺得差不多玩夠了,剛好考上博士班,覺得大概是命中注定就換一下跑道了。 美髮院是看盡人生百態,無論是誰,人間都不脫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生離死別,而真正的修行就是在紅塵人世間。那些人情世故也讓我開竅了人性,讀懂了哲學所要談的意義與存在。從事這個工作,久了就自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觀念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都是從我們過去生命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就像是一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濾鏡。 每當遇到某些情境,大腦會很快去翻找記憶,根據曾經的經驗,給出一套「這是怎麼回事」的詮釋。 但這就是容易讓我們在事情上誤判的關鍵點,這種快速生成的解釋,有時候會和事情本身的客觀事實不太
Thumbnail
觀念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都是從我們過去生命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就像是一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濾鏡。 每當遇到某些情境,大腦會很快去翻找記憶,根據曾經的經驗,給出一套「這是怎麼回事」的詮釋。 但這就是容易讓我們在事情上誤判的關鍵點,這種快速生成的解釋,有時候會和事情本身的客觀事實不太
Thumbnail
我們每天腦中跑出一堆想法,有些是恐懼、有些是別人的聲音。但不是每個念頭都代表真正的自己。認知分化的第二階,就是學會停下來問:「這是我自己想的嗎?還是過去留下來的雜音?」當你能看見這些念頭的來源,就能選擇相信哪個版本的自己,而不是被舊劇本牽著走。
Thumbnail
我們每天腦中跑出一堆想法,有些是恐懼、有些是別人的聲音。但不是每個念頭都代表真正的自己。認知分化的第二階,就是學會停下來問:「這是我自己想的嗎?還是過去留下來的雜音?」當你能看見這些念頭的來源,就能選擇相信哪個版本的自己,而不是被舊劇本牽著走。
Thumbnail
每個人之所以為每個人,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盡相同,成了每個人的自我特色。思考從來不是只有單一面向,在不同的想法撞擊下,可以看到人類在這交錯且極其複雜的選擇之下,或進步、或退步。
Thumbnail
每個人之所以為每個人,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盡相同,成了每個人的自我特色。思考從來不是只有單一面向,在不同的想法撞擊下,可以看到人類在這交錯且極其複雜的選擇之下,或進步、或退步。
Thumbnail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人類的思考,真的很複雜 嗯,因為人類的思考很複雜呀。 想跟你分享一個我的親身經歷,去年我上了劇本課程。 當時,表演老師出了一個很有趣的遊戲-「想/不想遊戲」。 他讓每個人兩兩一組,其中一位負責提問,另外一位負責回答。負責回答者,需要先假設自己是「想」或「不想」回答問題,完成一輪以後,角色互
Thumbnail
#人類的思考,真的很複雜 嗯,因為人類的思考很複雜呀。 想跟你分享一個我的親身經歷,去年我上了劇本課程。 當時,表演老師出了一個很有趣的遊戲-「想/不想遊戲」。 他讓每個人兩兩一組,其中一位負責提問,另外一位負責回答。負責回答者,需要先假設自己是「想」或「不想」回答問題,完成一輪以後,角色互
Thumbnail
自己眼中的「我」,不是我。 別人眼中的「我」,也不是我。 —— 「自己眼中的別人,才是我」 這是一句很妙的話,但仔細想想,其實很有道理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其實都是內在的投射 大腦每秒能處理數千億次元的資訊,但我們有意識地感受到的,可能只有其中的 2000 次元左右。換句話說,也就是
Thumbnail
自己眼中的「我」,不是我。 別人眼中的「我」,也不是我。 —— 「自己眼中的別人,才是我」 這是一句很妙的話,但仔細想想,其實很有道理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其實都是內在的投射 大腦每秒能處理數千億次元的資訊,但我們有意識地感受到的,可能只有其中的 2000 次元左右。換句話說,也就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