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轉念的旅程》
第五章:在懷疑與現實之間,如何不失去自己
展覽結束的隔週,珊珊的咖啡館又恢復日常,淑婷卻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空虛。
她打開電腦,看著「LifeReset生活重整計畫」的筆記資料夾,滑鼠游標在畫面上來回移動,卻遲遲點不下去。
「到底誰會真的付錢來上這種課啊……」她喃喃地說,心裡不自覺浮出滿滿的不確定。
她打開銀行帳戶APP,看到餘額數字,讓她心頭一驚。
存款只剩下一萬八千多,還有兩筆卡費即將到期。
最近幾個月的生活費、空間布置材料與攝影印刷,全都是她自行吸收。
耀廷幫忙拍攝與編排分文未取,但她知道,這樣的好意不會永遠。
「我是不是太衝動了?」她坐在餐桌前,自問。
手機突然震動,是一位陌生訊息:「您好,我是朋友介紹看到您的展覽,想詢問是否有一對一生活整理諮詢服務?」
她怔了一下,立刻坐直身體。
「有的,請問您需要的是空間整理、生活規劃,或情緒支持的哪一部分?」她努力讓語氣專業、穩定。
訊息對方是一位三寶媽,孩子分別是七歲、五歲與一歲,她表示每天像在打仗,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她說:「我只是希望我的家看起來不是像難民營,然後有一點點,像我自己的空間。」
那晚,淑婷花了三小時製作了一份諮詢流程簡報。
她將過去每一位體驗者的故事都抽出來分類、歸納,設計出一套「入門五步驟」,同時簡化收費方案與後續追蹤方式。
她也終於鼓起勇氣,傳訊給過去在設計公司認識的一位舊同事──怡雯。
怡雯如今在一家中型出版品牌當品牌總監,個性俐落強勢,卻也是少數曾經真心欣賞淑婷的人。
「我現在開始做一個關於生活與空間重整的計畫,不知道妳那邊有沒有接觸過需要內容改版或書籍合作的需求?」
出乎意料地,怡雯秒回:「其實我們下季要規劃一系列關於生活設計的專題,我正想找人寫稿或顧問訪談。妳方便週五來公司聊聊嗎?」
她盯著訊息看了好幾秒,才讓自己相信這是真的。
週五見面時,怡雯穿著一身灰綠色褲裝,氣場依舊,開門見山:「淑婷,我一直覺得妳的設計風格有溫度也有邏輯,這種結合空間與人性情緒的提案很有潛力。如果妳能接受從訪談起步,我這裡有個系列可以讓妳試水溫。」
她們談了將近兩小時,從書籍專欄、到合作出書、甚至未來可能進行的主題講座。
走出辦公室時,淑婷迎著午後陽光,心裡多了一種踏實。
她知道前路還會有無數自我懷疑與現實考驗,但這一次,她不再想回到原點,而是一步步向自己許下承諾的生活靠近。
她望向遠處,心中低聲對自己說:「我可以慢,但我不會停。」
以上故事為虛擬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