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多研究生都會遇到的情況。
真正成熟的處理方式,不是急著擠出一個「看起來像是答案的答案」,而是展現你的理解力與對話能力。
▋第一步:先 重述問題,確認自己聽懂了即使你覺得自己可能聽懂,也不要急著回答。
你可以說:「如果我理解沒錯的話,老師是想問____,這樣理解正確嗎?」
這個動作有三個好處:
1. 給自己時間思考
2. 幫委員釐清他想問什麼
3. 展現你有邏輯地對待每一個問題
▋第二步:說出你想到的方向,即使還不完整也沒關係
你可以說:「我目前腦中想到的方向是____,不確定是否有抓到這題的核心,我可以試著從這個角度來談談看。」
這樣比你乾脆說「我不知道」好太多。
即使你講到一半卡住了,老師也可能主動補充或轉化問題。
這是「對話」,不是「審判」。
▋第三步:勇敢承認還沒想過,但表明你願意學習與延伸
你可以說:「這個問題我目前還沒仔細想過,但我很喜歡這個角度。我能不能試著回去整理一下,之後再和老師對話?」
很多老師會欣賞這種誠實又願意學習的態度。
真正的口試不是考你知識量,而是考你怎麼面對未知。
⸻
一句話總結:
口試不是比你會背多少,而是看你能不能冷靜地拆解問題,找到回應的起點。
別害怕說「我不確定」,
只怕你不願意對話、不願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