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把打開孩子未來之門的鑰匙。從女兒與兒子幼年時起,我們便以互動的方式,讓書本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他們的國小學業成功,正是閱讀與親子共讀的累積成果。閱讀不僅提升學業能力,還培養品格與自信,為108課綱的自主學習鋪路。箴言4:7說:「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閱讀與互動,點亮孩子的學業之路。
一、共讀互動:閱讀的起點
閱讀的種子從家中溫馨的共讀時光萌芽。我們每天固定在午餐後安排閱讀時間,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挑選實體書籍共同探索。女兒喜歡閱讀色彩鮮豔的故事書,我會問她:「你覺得主角會怎麼選擇?」她常常停下來思考,邊翻書邊回答,激發她的想像力。到國小,她開始主動記錄書中角色對話,寫下自己的想法,這些習慣讓她在國語課上脫穎而出。
兒子偏好科學與冒險題材,我會帶著他扮演書中角色,例如讀到探險故事時,我做「嚮導」,他當「探險家」,邊讀邊模仿動作。他喜歡邊聽邊想像,讓自己化身為主角,闡述自身的想法之外,也能理解主角的作為與企圖。這種互動讓閱讀不再枯燥,而是成為他們探索世界的工具。
二、實踐互動:閱讀中的成長
閱讀的價值在於實踐與互動。有時在長途旅程的車上,我與內人會設計如「故事接龍」的互動遊戲:我開始講述一個開頭,孩子們接著續寫,女兒常加入溫暖的結局,兒子則愛加入驚奇轉折。這種活動不僅增進他們的語言表達,還培養團隊合作。到國小,女兒在作文上就能展現優異的創作力。
我們也將閱讀融入日常生活。外出時,我與內人會經常性的提及曾經在書中讀過的內容,藉此讓孩子們連結過往讀過的資訊。例如:天為什麼藍?草為什麼綠?花為什麼香?什麼使太陽溫暖?這些互動讓閱讀成為學習的延伸與連結,更藉此增加孩子們的好奇心。
三、信仰的引導:閱讀中的智慧
閱讀與信仰交織,成為孩子心靈的燈塔。由於我多年任教於教會主日學老師,因此我們夫婦倆必須經常設計主日學教案。藉此除了常選讀聖經故事,如約瑟的寬恕,與孩子討論「如何在困難中堅持」。我還會問:「如果你是約瑟,會怎麼做?」女兒會分享她的感受;兒子則從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耐心,在與朋友的爭執中找到平衡。這種互動閱讀,讓信仰成為他們品格的基石。
箴言16:16說:「得智慧勝過得金銀。」透過與孩子的對話,我們將聖經智慧融入閱讀,讓他們在書中找到力量與方向,支撐國小階段的學業成長。
四、閱讀與陪伴點亮未來
閱讀與互動,不僅是女兒的語文才華與兒子的創造力的基礎,更是源於親子共讀的每一個瞬間。這些習慣為108課綱的自主學習與跨領域能力打下基礎。作為父母,我們必須陪伴孩子,親力親為地帶他們走進閱讀的世界。教育需要耐心,成果不會馬上出現,但每一步都值得。箴言22:6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讓我們堅定地用閱讀與陪伴,點亮他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