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如果是1年前的我,可能還不會對「聯誼」有任何興趣,總覺得是傳統相親活動,你看我我看你,一分鐘輪流「下面一位」~
但就在某個魔門(moments),又被主題名稱吸引,抱著要不去看看?的心態,按下了報名鍵
一開始我還認真的爬文(哈哈)看看大家參加這類活動的心得分享,本來也想拉著單身好友一塊去,但被一口拒絕,幾經思考後,想著自己之前不知道哪來的膽子,單獨去酒吧參加語言交流聚會,跟很多陌生人亂聊,這種聯誼活動應該也不算難度太高吧!就在參加活動前的一小時,我還躺在家裡的沙發上想著,如果等等下雨就不要出門,開始給自己找不出門又合理的藉口
後來,我還是到了活動現場
然後,遲到了(哈哈哈哈)
尷尬的入座後,趕緊若無其事的觀察大家,還有開始聽著大家的自我介紹
第一輪的介紹裡,大家都很專心聆聽且靦腆的介紹自己,常常是那種一問一答,不時還看到有人做筆記(這個人的興趣、工作等等)
就在我經歷了三輪的換桌自我介紹後,我發覺我已無法記得每個人的名字,更別說大腦還要配對正確他的臉(實在比上課記得學生名字還難)
後來主持人也帶了一些活動,讓在場的人彼此都“有機會”互動,之所有說有機會,也是要臉皮厚一點才能鼓起勇氣跟不認識的異性說話,至於活動下來,說了些什麼我覺得其實不太重要(畢竟第一印象說話內容不容易被記得,只要不是太誇張的或是不合宜的),會被記得的或許就是,互動上的自在度以及肢體表達
有趣的是,在這場聯誼活動裡我看到了幾種類型的男生:
1.放棄互動型:現在任務是什麼(照做),沒有事做就坐著
2.積極互動型:找到目標就會慢慢靠近,開始發展話題,到處聊天的也有
3.來吃東西型:好餓,先吃了再說,我忍不住開玩笑問:那你有吃飽嗎?XD
4.朋友依靠型:和認識的人一起來的,幾乎要一起行動,一群聊天比較不害羞~
至於同樣身為女性的我,也有對同場女生的觀察:
1.屁股黏住型:奇怪,大家都站起來了,但還是有女生都坐著著(台語)
2.不跟同性說話型:這個我好震驚阿!想著交朋友的心情互動,卻被好幾個女生臭臉或已讀
3.一樣也是朋友依靠型:一群人比較自在,特別的是,會有一群女生對著一個男生聊天
第一次參加聯誼的我,真的滿滿心得,不過我想在場很多人一定也是帶著一定的想法來參加,多數是希望認識到不錯又能符合理想的異性
相比我這個,想著認識男生女生都沒關係的我,比較算是異類(?!)
活動結束後,社交能量用盡的I 人(我)跟一個在活動上蠻有默契的女生一同走向捷運站,原來她是參加過很多場次聯誼的老手,跟她聊著一些參加活動的心得
回家的路上,我也在想
有些人正深陷在戀愛的深淵、婚姻的困頓裡,
卻也有些人,努力又積極的,想踏進“兩個人”的關係
或許這就是愛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