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咖啡遇見茶:從日本年輕世代味覺轉向,談「茶咖啡」的黃金契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當咖啡遇見茶,會在市場激起什麼漣漪?近年,觀察到日本年輕世代的飲品選擇正悄然轉向——紅茶憑藉溫和口感與較低的咖啡因,逐步吸引原本習慣喝咖啡的族群。然而,「茶咖啡」這一結合研磨茶葉與咖啡共同沖煮的概念,尚未在亞洲形成明確市場,更多仍停留在個別案例與概念探討的階段。

正因如此,它在咖啡與茶之間的定位,仍是一片值得觀察與測試的空白地帶。從咖啡的角度看,茶的加入有機會柔化苦澀、延展香氣層次,吸引對濃烈風味抗拒的消費者;從茶的角度看,咖啡的油脂與焙香可為茶湯帶來更厚實的口感,增加差異化價值。本文將從日本年輕世代的味覺轉向出發,客觀分析「茶咖啡」在咖啡與茶市場之間的潛在角色,以及它在口感、健康與消費場景上可能打開的發展空間。


一、口感上的轉變:紅茶為何逐漸取代咖啡

近年來,日本飲料市場正經歷一場微妙而深刻的轉變。紅茶——這個長期在日本被綠茶與咖啡壓制的品類——正在年輕世代中崛起,逐步取代咖啡成為新寵。這並非一夕之間的現象,而是消費者口感偏好、生活節奏與健康觀念共同推動的結果。

根據多項市場調查與銷售數據,紅茶市場在 2023 年創下歷史新高,並於 2025 年延續增長動能。特別是在 20 至 30 歲的年齡層中,對於強烈苦味與濃烈風味的抗拒,成為推動紅茶走紅的直接原因。與咖啡相比,紅茶的苦澀感更柔和,酸度曲線不那麼尖銳,且香氣譜系更接近花果調——這種溫和且富於層次的口感,正好契合年輕消費者的味覺心理。

從品評的角度看,咖啡的風味輪多集中於果酸、堅果、可可與香料調性,對不習慣酸質或高苦度的人而言,入門門檻相對高;紅茶則擁有更低的味覺阻力,其香氣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萜烯類化合物(如芳樟醇、香葉醇),能呈現花香、蜜香與熟果香氣,入口後的單寧收斂感較咖啡溫和,並能在喉間留下甜潤的回甘。

此外,健康意識的提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紅茶的咖啡因含量相對低於咖啡,對於希望避免過量刺激、維持良好睡眠的消費者而言,紅茶成為理想的日常選擇。這種溫和、可長時間飲用的屬性,使紅茶更容易融入辦公室、學習、休閒等多種生活場景。

二、從口感轉變到消費場景:紅茶的普及與延伸

紅茶的崛起並不僅限於口感上的優勢,也與其在不同場景下的靈活應用息息相關。2025 年日本經歷持續高溫的夏季,冷泡紅茶與冰紅茶的銷量顯著成長。三井農林的「日東紅茶」,2024 年度出貨量比前一年大增 20%;「午後的紅茶」則以「夏之午後」為主題推出新品,進一步穩固市場地位。

這種季節性與溫度驅動的消費模式,為紅茶提供了咖啡難以複製的優勢。咖啡雖然有冰美式、冷萃等產品,但在炎熱氣候中,紅茶的清爽感、色澤的透亮度與風味的果香性,往往更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另一方面,紅茶在與甜點、輕食的搭配上也具有天然優勢。茶湯的單寧能在品嚐甜點後清潔味蕾,讓下一口食物依然保持鮮明風味;而茶湯中的花香與果香,又能與蛋糕、水果塔、巧克力形成互補或共鳴。這種下午茶場景的延伸,使紅茶進入了咖啡較少觸及的消費時段與情境,不與咖啡正面衝突,反而以差異化策略穩步拓展市場。

SEVEN-ELEVEN 的觀察亦印證了這一點——紅茶的客群年齡與性別結構與咖啡顯著不同,其中女性比例與年輕族群占比更高,這意味著紅茶擁有獨立且持續擴張的消費基盤。

三、「茶咖啡」在潮流轉向中的發展潛力

當紅茶以溫和口感與多樣場景打開市場,「茶咖啡」這一跨界品類,正好能借力使力,成為承接咖啡與茶飲兩大族群的新選擇。

「茶咖啡」的概念,是將研磨後的茶葉與咖啡粉混合,一同沖煮,讓兩種作物的香氣與口感在同一杯中交織。這種設計對於口感趨向溫和化的市場,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橋樑——它既保留了咖啡的醇厚與提神效果,又引入了茶的花香、果香與回甘,柔化了咖啡的苦澀與酸度,讓更多原本排斥咖啡口感的消費者願意嘗試。

1. 口感層次的融合

引用紅酒品鑑的概念來看,這種混合如同葡萄酒的混釀(blending):

• 初香(Nose):咖啡的果酸香氣率先釋放,伴隨茶葉的花香或焙火香。

• 入口(Palate):咖啡油脂的厚度與茶湯的清透相互交織,單寧與苦韻互補。

• 中段轉折:茶的甘潤延長了咖啡的尾韻,使風味曲線更平滑。

• 餘韻(Finish):岩韻、蜜香或礦物感在喉間停留,比純咖啡更長。

2. 健康與耐飲性

茶的加入降低了單杯咖啡因含量,使「茶咖啡」比純咖啡更適合在午後、晚間飲用,增加了消費頻次與情境適用性。

3. 冷泡與夏季應用

茶咖啡同樣可以採用冷泡方式,結合咖啡的香氣與茶的清爽,能在夏季市場中與紅茶同場競爭,甚至因其「雙重風味」特點獲得額外關注。

4. 與甜點的搭配

茶咖啡的香氣譜系比純咖啡更廣,既能承接甜點的甜香,又能在單寧與酸甜平衡上清理味蕾,適合進入下午茶與輕食搭配的市場。

四、綜合研判:咖啡、紅茶、茶咖啡的立基與發展預測

1. 咖啡

現況:在日本,咖啡依然擁有穩固的消費基盤,尤其在 30–50 歲的職場族群中,手沖與便利店咖啡仍是日常選擇。

優勢:濃郁香氣、文化深度、產區故事完整。

挑戰:年輕人對苦味與酸度的接受度下降,高咖啡因帶來的健康顧慮。

預測:咖啡會進一步高端化與專業化,聚焦於小眾愛好者市場,並透過精品化維持價值感。

2. 紅茶

現況:成為年輕人新寵,市場規模連年增長。

優勢:溫和口感、低咖啡因、多場景適用(冷泡、甜點搭配)。

挑戰:需要持續創新風味與應用場景,以避免被視為單調。

預測:紅茶將持續擴張至夏季冰飲、功能性茶飲與跨界合作,逐步佔據咖啡原有的部分市場份額。

3. 茶咖啡

現況:仍屬新興品類,市場教育尚在起步階段。

優勢:融合兩種作物的風味優點,降低苦澀、拓展香氣譜系;具備跨界話題性與新鮮感。

挑戰:消費者需要理解其價值與沖煮方法;穩定風味比例的研發成本高。

預測:在年輕市場有望成為「從咖啡轉向茶」的中間站,同時在高端市場建立混釀式的專業品評系統,與精品咖啡、名莊紅酒類似,透過限量批次、風土敘事與專業評分吸引收藏與品飲群體。

五、結語

日本年輕人的味覺選擇,正從咖啡的濃烈轉向紅茶的溫和,這背後既有對口感柔順化的需求,也有對健康與多場景適應的考量。紅茶的崛起,不是咖啡的結束,而是飲品市場多元化與細分化的體現。

在這股潮流中,「茶咖啡」既有機會承接咖啡的文化厚度,又能借助茶的親和力與風味延展,成為銜接兩個世界的橋樑。它的潛力在於,能以混釀般的感官體驗滿足年輕人的新鮮感,也能透過專業化與限量化,進入追求細膩品味的高端市場。

未來三到五年,咖啡將更加精品化,紅茶將進一步擴展消費邊界,而茶咖啡則可能在兩者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區間——既是日常的清爽選擇,也是風味探索的高端體驗。這不僅是一場飲品的變革,更是一場感官語言的更新:從紅酒到咖啡,再到茶,每一次品飲,都是一次風土、香氣與口感的對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茶與香
0會員
9內容數
書寫沉香與茶的日常應用,記錄身與心的調和經驗,從一滴沉香油到一杯好茶,尋回內在寧靜與氣場平衡
茶與香的其他內容
2025/08/04
文章以老欉水仙茶湯為引,勾勒出一座帶有橡木苔氣息的幻境森林。木質氣息自喉湧起,如沉潛記憶的重現;茶湯的涼、澀、甘,皆不浮華,而是如山林光影般潤澤。作者以嗅覺為徑,跨越味覺邊界,將老欉茶氣轉化為靈魂的共鳴地景,並與雪茄與音樂呼應,使茶成為靜默中與世界對話的橋。
2025/08/04
文章以老欉水仙茶湯為引,勾勒出一座帶有橡木苔氣息的幻境森林。木質氣息自喉湧起,如沉潛記憶的重現;茶湯的涼、澀、甘,皆不浮華,而是如山林光影般潤澤。作者以嗅覺為徑,跨越味覺邊界,將老欉茶氣轉化為靈魂的共鳴地景,並與雪茄與音樂呼應,使茶成為靜默中與世界對話的橋。
2025/08/04
本篇以書法為喻,深度對照宋徽宗瘦金體與米芾行草風格,品評廣和成慧苑坑水仙兩款茶。2024金獎水仙如藏鋒細筆,骨氣內斂、香氣層次分明;1990老水仙則如潤筆飛白,歲月沉香、氣韻溫潤。焙火如墨法,茶湯如筆勢,骨與肉在杯中相遇,訴說風土、時間與匠心的協奏。這不僅是一次茶會,更是書與茶交融的感官書寫。
2025/08/04
本篇以書法為喻,深度對照宋徽宗瘦金體與米芾行草風格,品評廣和成慧苑坑水仙兩款茶。2024金獎水仙如藏鋒細筆,骨氣內斂、香氣層次分明;1990老水仙則如潤筆飛白,歲月沉香、氣韻溫潤。焙火如墨法,茶湯如筆勢,骨與肉在杯中相遇,訴說風土、時間與匠心的協奏。這不僅是一次茶會,更是書與茶交融的感官書寫。
2025/08/04
當代風味文化正經歷一場感官重構,四款武夷岩茶如深山使者,以古井的厚潤、九龍窠的凌厲、悟源澗的沉靜與慧苑坑的靈動,展演一場香氣、氣機與身體流動的深層對話。它不再只是飲品,而是風土與技藝交織、可感可敘的風味地圖,一如咖啡新浪潮,岩茶也正走向風味倫理與自然敘事的當代表述。
2025/08/04
當代風味文化正經歷一場感官重構,四款武夷岩茶如深山使者,以古井的厚潤、九龍窠的凌厲、悟源澗的沉靜與慧苑坑的靈動,展演一場香氣、氣機與身體流動的深層對話。它不再只是飲品,而是風土與技藝交織、可感可敘的風味地圖,一如咖啡新浪潮,岩茶也正走向風味倫理與自然敘事的當代表述。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不同種類的咖啡及它們所帶來的美好記憶。從炎熱的夏天到潮濕的春夜,咖啡扮演著不同角色,帶來溫馨與回憶。無論是拿鐵、摩卡還是美式,它們都是一種享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不同種類的咖啡及它們所帶來的美好記憶。從炎熱的夏天到潮濕的春夜,咖啡扮演著不同角色,帶來溫馨與回憶。無論是拿鐵、摩卡還是美式,它們都是一種享受。
Thumbnail
焙茶背後的故事,和我們貞葉林品牌所想傳達的形象不謀而和,溫潤淡雅,有深度卻親切不苦澀。因為頻率相同,讓我們有緣分相遇,因此我們想由焙茶出發,鑽研焙茶甜點。
Thumbnail
焙茶背後的故事,和我們貞葉林品牌所想傳達的形象不謀而和,溫潤淡雅,有深度卻親切不苦澀。因為頻率相同,讓我們有緣分相遇,因此我們想由焙茶出發,鑽研焙茶甜點。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從國中起就多多少少有在喝咖啡(受交響樂之雨影響) 遙想2015左右,那時為了能在家喝拿鐵還買了一台GEE沖濃縮打奶泡,只是當時荷包深度有限,磨豆機鳥鳥的,時間又不夠,沒有好好地進一步研究充實自己的咖啡知識,後來就通通賣掉然後不了了之了 進入義大利公司之後在歐洲被各種濃縮咖啡洗禮,覺得直接喝濃縮咖
Thumbnail
從國中起就多多少少有在喝咖啡(受交響樂之雨影響) 遙想2015左右,那時為了能在家喝拿鐵還買了一台GEE沖濃縮打奶泡,只是當時荷包深度有限,磨豆機鳥鳥的,時間又不夠,沒有好好地進一步研究充實自己的咖啡知識,後來就通通賣掉然後不了了之了 進入義大利公司之後在歐洲被各種濃縮咖啡洗禮,覺得直接喝濃縮咖
Thumbnail
沏一壺茶,等你 茶裡,總是有許多心情感受 總是有些百感交集 如往日的思緒,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人間的緣分 緣深 緣淺 總能在茶香中浸潤,漫延開來 歲月流芳,許多人事因茶而真摯永恆 一冬一歲,雪白湮沒蒼老 雪融之後,泥土芬芳,繁花似錦 在清清淺淺的歲月流年綻放開來 一壺茶,有許多茶以外的沉思情
Thumbnail
沏一壺茶,等你 茶裡,總是有許多心情感受 總是有些百感交集 如往日的思緒,不由自主浮上心頭 人間的緣分 緣深 緣淺 總能在茶香中浸潤,漫延開來 歲月流芳,許多人事因茶而真摯永恆 一冬一歲,雪白湮沒蒼老 雪融之後,泥土芬芳,繁花似錦 在清清淺淺的歲月流年綻放開來 一壺茶,有許多茶以外的沉思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