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覺得關係都是要好的
不好的地方要讓他有更正的機會
所以要適當的提醒對方我希望大家互動都是和諧的
但這真的是我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
畢竟每個人成長環境都不同
反應與價值觀還有耐受性也有差異
我何苦這麼用力維持內心期待的樣貌呢
我拂ㄧ拂衣袖、抽身不介入
就不會讓自己這麼辛苦了
而且那個不自在是我自己內心的掙扎
其他人壓跟不受影響呀
—————————————————-
A在我眼裡是講道理有肩膀可以信任扶持的人
B是任性自私、幼稚又會輕易引起紛亂的人
所以B之前跟我說誰誰誰做事太過分
我都會抓B的漏洞
因為他會把自己塑造成受害人般的無辜
但依B的個性根本就不可能不反擊的承受
所以我會跟他正面衝突
後來B不會再跟我說他人際方面的事
只會分享自己正在規劃的行程
我們的互動明顯好很多
而近期B跟我談到A對待他的態度不佳
我以前一定會為A說話
但我後來發現A會這樣對B
真的是B徹底惹毛A了
只是B一直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又是受害者角色出現
我已經懶的再開口指正了
反正B不改,吃虧的還是他自己
這麼多年都不願意看見自己的確有缺點
都想為自己據以力爭
但往往都是狼狽的模樣結束
看見:
相同的模樣、相同的性情、相同的結果
就該回頭檢討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