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經驗與知識」。
這是來自於『**走向世界的愚者:從坎伯英雄旅程解讀塔羅圖像,創造你的神話』作者乙甯老師的分享.**我們都有著類似的經驗,身體不舒服時去看診,醫生說:「這個數值偏高,要控制飲食,油炸的先不要碰,最好也開始規律運動。」
走出診間後,路過看著雞排和飲料,似乎剛剛醫生的建議已經變成了遙遠的遠方。
其實我們都不是沒聽過這些建議,甚至從小到大早已累積了一整本「健康知識大全」——
什麼要少鹽少糖、什麼要多喝水早睡覺、什麼要放輕鬆別生氣……
但知道歸知道,只有當這些知識真正撞上了身體的警訊,或人生某段難熬的痛感,才會慢慢轉化成自己的經驗。
—
第一層啟發是:知識,是別人給你的地圖;經驗,是你自己走過的路。
醫生的建議是對的、書上的理論是對的、朋友的忠告也是出於好意,
但人總是需要一點「撞牆」、一點「不舒服」、一點「後悔」來催熟那些原本只是存放在腦袋裡的理論。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知識不是被灌輸的,而是被建構出來的。」
換句話說,我們不是因為聽了很多才變得成熟,而是經歷過之後,才能真正「懂」。
就像有人失眠多年才真正體會「晚睡的代價」,
有人在感情中跌過跤才理解「界線的重要」,
有人等到父母生病,才突然明白「健康」其實是最值得守住的富有。
知識就像藥方,經驗才是服下去之後的身體記憶。
—
第二層啟發是:別人的建議是參考,但真正的學習,是從自己開始。
我們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太容易誤以為「知道」就是「理解」,以為「懂了原理」就等於「會用了方法」。
但正如美國教育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所說:
「教育不是為了生活做準備,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學習從來不是坐著聽、抄筆記、點頭說「我懂了」;
而是在生活裡,一次次地試、錯、困惑、調整,最後內化成自己的選擇與節奏。
你可以讀再多關於健康的文章、心理的書籍、理財的知識,
但真正的智慧,是從那些你親身嘗試過、跌倒過、痛過也笑過的經歷中生出來的。
知識能幫你指出方向,
但只有經驗,才能決定你真正願意走哪一條路、怎麼走下去。
—
你呢?
你最近是否也聽到過什麼建議,腦袋明明知道,身體卻還沒準備好?
你是否也有過某個「早就知道」,卻「直到這一次才真的懂」的瞬間?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
祝願你今天不只是知道更多,而是也活出了一點屬於自己的經驗。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