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歲之後,我們就會面對斷崖式的老化?前陣子有個研究,認為人類有兩個快速老化的時間點,分別是44歲與60歲。最近在知名期刊《Cell》上又有新的研究,認為人類快速老化的時間點是50歲,大約在45~55歲的區間,提醒大家從40幾歲就要開始做些努力來延緩老化。
或許人類各個器官、運作人體運作的各個系統,啟動老化的時間點並不一樣,所以學者從不同方向切入,得到的「斷崖式老化」起始點就會不一樣。但這些研究都在提醒我們:第一,人類總是得面對「人會變老」的現實,四十幾歲的人,跟二十幾歲的青春肉體就是不一樣。第二,追求「健康老年」的努力,最遲四十幾歲就要開始,如果退化到有感才要面對,可能已經來不及。
這最新研究是從「蛋白質」著手,發現有 48 種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表現量,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研究人員蒐集 76 名14歲到68歲,因「創傷性腦損傷」去世的器官捐贈者,所提供的 13 種人體組織、 516 個樣本,建立「蛋白質體老化地圖」,涵蓋人類生命 50 年的變化,從而推斷出50歲的快速老化。研究者認為,在這時間點,大多數器官的蛋白質體經歷了「分子連鎖風暴」,變異的蛋白質大量增加,演變成全身性多器官的老化加速。細胞失去維持健康且功能正常的蛋白質體的能力,這是現代老化理論的核心之一。
綜觀其他類似的學說,的確,我們也曾發現,女性在平均50歲左右進入更年期,雌激素驟減會影響全身代謝與組織修復,導致肌肉量和代謝率下降。男性中年後睪固酮等激素也逐漸降低,影響肌肉和骨骼健康。50歲後體內慢性發炎因子增加,細胞再生和修復能力下降,都會加快老化。
50歲時,我們也可觀察到主動脈的蛋白質變異,這表示動脈彈性降低、動脈粥狀硬化風險增加。50歲後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醫學專家通常會把50歲當成心血管風險上升的轉折點。
隨著年齡增長,肝細胞累積脂肪、纖維化趨勢增加,解毒能力下降。40多歲時,身體處理咖啡因、酒精和脂肪的能力已出現改變。50歲後,若不節制飲食和酒精,肝臟更容易出現脂肪肝或酒精性肝損傷。胰臟功能在50歲後也會有顯著變化,胰島素分泌功能常在中年開始減弱,使得50歲後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上升。腎臟的過濾功能則是在30歲之後,就以每年約1%的速度逐漸下降;50歲前後,多數人仍有足夠的腎功能代償,但隨後腎臟老化可能加速。腎臟血流量在中年後明顯減少,腎臟對電解質、水分的調節能力日益變差。
各器官的老化就不一一細數,延緩老化的策略有很多,最基本款的,每星期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兩次肌力訓練,你有做到嗎?
為什麼美國人對台積電這種高壓力的工作不太有興趣?為什麼臺灣科技業賺到錢的工程師有許多四十幾歲就嚷著要退休或改賣咖啡?為什麼臺灣醫院醫師出走速度快速增加?醫院護理師也不想幹了?許多事情是以健康代價來換,現代人越來越會把「健康」的估值拉高,如果評估不值得,「不健康的工作」自然就越來越少人想長期做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