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創作聲明】 本作品由創作者與 AI 協作生成,依據使用者提供設定完成,內容為虛構,僅供觀察與思考用途。
現在的她,對於誰負責什麼,誰該回什麼信,誰昨天在群組既讀不回,全都一清二楚。因為一旦搞錯了流程,那最後追著收尾、被罵得最慘的人,往往是她。
中午剛結束的月度促案討論,主管對她說:「倩如,這次的客訴問題麻煩你處理一下,對方說我們文宣的描述誤導,叫我們補差額。你幫我想個方法圓過去,千萬別讓他們退貨。」
「可是……那是業務自己把圖改掉的,而且已經超出核准預算……」
「我知道你辛苦,不過這種時候就靠你的溝通力了。」主管笑得像是在稱讚她。
她一邊回到位子,一邊壓下心裡那口悶氣。
行銷部座位緊密,右邊的同事正在剪片,左邊的同事在對 KOL 報價。她想跟誰說些什麼,卻也不知該從哪開始。
下午兩點,接到客訴廠商來電。
「你們明明寫『限量買一送一』,現在跟我說送完了是怎樣?」
「您好,優惠方案其實有寫明『數量有限,送完為止』,但我們可以……」
「你們這樣會被投訴的欸,消保官不是沒看過。」
她努力壓住聲音不顫抖:「我理解您的不滿,我會向上反映並請業務盡快處理。」
掛掉電話,她沒說的是:這張改錯的圖,就是業務部自己印的版本。
但現在,她得想辦法把這件事「收好」。
晚上七點半,她還坐在辦公室,一邊開著 Excel 列客訴處理流程,一邊開著Word打著什麼。
那是一封離職信。
「……感謝公司三年來的栽培與機會,我從中獲得許多經驗,也學會了……」
她敲了一半停下來。螢幕反光映出她平淡的表情。
她沒關掉那封信,只是轉了個頁籤,開始改下一場活動的KOL腳本。
Slack跳出訊息:「今晚可以再幫忙整理昨天會議的回饋意見嗎?」
她敲了幾個字,停住,再敲了幾個,又刪掉。
最後,只回:「好。」
❓給讀者的三個提問
- 當你不再想主動發聲時,是不是早已累積太多說不出的委屈?
- 職場中「好用」與「被依賴」之間,界線在哪?
- 你曾經寫過一封沒送出的離職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