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是學習,其實是迷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教育系統忽略設計,我們學會了壓抑,而不是成長

有些制度教人服從,有些制度教人失語。

設計靜靜發揮的地方,不是教室,而是每個被允許呼吸的瞬間。

在制度與自我之間,有一種設計靜靜發揮——不爭奪,不解釋,只是默默存在。

但當社會的學習系統不聆聽設計,我們學到的,不是認識自己,而是如何壓抑自己。

---------------------------------------

設計靜靜發揮 #4

如果人一開始就有設計,那為什麼社會的學習反而讓人迷失?

教育系統、家庭規範、職場文化, 總是要求我們:

- 壓抑情緒、快速回應

- 模仿標準語言、忽略語氣差異

- 遵守效率節奏、忽略內在節奏

- 用同一種方式學習、忽略個體差異

這些要求,聽起來像是在培養能力,但其實更像是一種另類的SOP—一種把人變成可管理單位的流程設計。

如果這套系統真的有效,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問題學生」?

那些走偏的孩子,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沒有人傾聽他們的語感,沒有人看見他們的設計。

Z世代開始意識到自我,不再對老師、對老闆言聽計從。 但即使是年輕一輩的教育者,仍然習慣用「好管理」的方式教學。 因材施教,變成了口號。

如果真的因材施教,每個人都應該能認識自己的設計,理解自己的頻率、節奏、語感。

但現實是:學校裡仍然有霸凌、性侵、自殺、心理失衡。

這些學生會長大,成為社會的一部分。

當設計長期被壓抑,社會怎麼可能安穩?

細想我的學生時代,讀書永遠是首要目標,沒有人教我傾聽自己,找到自己。

現在的國中生看似輕鬆,但課業壓力卻沒有減少。 我不相信在這樣的壓力下,會有時間尋找自己。

教育看似不再只看重成績,但升學時,第一個挑選條件仍是成績—這是最簡單的分類方式,卻也是最粗糙的。

真的是適合所有人嗎? 這不是另類的分類嗎?

我們不是在學習如何成為自己,而是在學習如何被管理。

不是在學習如何表達,而是在學習如何壓抑。

這不是教育的錯,而是教育忘了設計的存在。

教育若不聆聽設計,就只是另一種格式化。

而我,不想再被教成誰,只想被允許靜靜發揮

----------------------------------

我開始懂得:

真正的學習,不是填滿知識,而是讓設計有空間呼吸。

讓每個人都能靜靜發揮—不為了成為誰,只為了成為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事花園
0會員
32內容數
我還有感覺,所以我寫。不是為了改變誰,只是為了不再遺忘自己!
心事花園的其他內容
2025/08/22
我的設計正在默默提醒我?
2025/08/22
我的設計正在默默提醒我?
2025/08/20
頻率不合的愛情,與設計甦醒的轉折
2025/08/20
頻率不合的愛情,與設計甦醒的轉折
2025/08/18
34-57通道的微光:當自我激勵遇上制度節奏
2025/08/18
34-57通道的微光:當自我激勵遇上制度節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其實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學習著知識、觀念、技能…,也學習著怎麼在生活中讓自己過的開心愉快…
Thumbnail
在亮語,老師們很強調我們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真的是以人為主的教育,因為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
Thumbnail
在亮語,老師們很強調我們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真的是以人為主的教育,因為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
Thumbnail
【教養失能】一定會導致許多負面狀況,更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可預期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教養失能】一定會導致許多負面狀況,更可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可預期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本書探討了教育中的問題,從社會文化影響到教育制度的層面,此外,亦分享在「也思服務學習學會」機構如何引導受傷孩子復原。通過閱讀此書,不僅讓個人了解和反思過往經歷,並學習從中培養應對、調整和改變的能力,避免將問題傳承給下一代,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值得細讀。
Thumbnail
本書探討了教育中的問題,從社會文化影響到教育制度的層面,此外,亦分享在「也思服務學習學會」機構如何引導受傷孩子復原。通過閱讀此書,不僅讓個人了解和反思過往經歷,並學習從中培養應對、調整和改變的能力,避免將問題傳承給下一代,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值得細讀。
Thumbnail
一、改變學習     疫情期間,無意間接觸了google的協作平台,站在專業眼光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很陽春、不好施展拳腳的平台,甚至有些專業人士會覺得不好用!!但起心動念為了構築孩子的學習歷程,希望藉由數位化,能完整紀錄孩子求學間的美好回憶,即使是點點滴滴,也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就一番美
Thumbnail
一、改變學習     疫情期間,無意間接觸了google的協作平台,站在專業眼光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很陽春、不好施展拳腳的平台,甚至有些專業人士會覺得不好用!!但起心動念為了構築孩子的學習歷程,希望藉由數位化,能完整紀錄孩子求學間的美好回憶,即使是點點滴滴,也可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成就一番美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