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務這個領域裡,被拒絕是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或許剛起步,滿懷熱情地分享保單價值,卻被一句「我不需要」澆熄熱情;或許你已經投入多年,仍會遇到客戶懷疑的眼神,甚至被無情掛斷電話。
問題不在於「拒絕會不會發生」,而是「你有沒有勇氣承接拒絕,並從中成長」。⸻
一、拒絕是篩選,不是否定
業務常常面對的第一道挫折,就是把客戶的拒絕誤解為對自己的否定。
事實上,大多數的「不」只是代表「此刻不合適」──
可能是對方剛經歷家庭變動,暫時不願談論未來;可能是他對保險的理解不足,需要更多時間。
懂得將「拒絕」看作市場自然的篩選,而不是對你能力或人格的否定,是培養底氣的第一步。
⸻
二、自我價值 ≠ 成交結果
金融保險的價值,在於「守護」與「規劃」,這份專業不會因一次拒絕而消失。
當我們把自我價值建立在成交與否上,就很容易被拒絕擊垮。
相反地,當你清楚自己所提供的是「家庭安全網」、「資產傳承方案」甚至「愛的保障」,那麼,即便被拒絕,也能心中篤定:我做的是對的事,只是對方還沒準備好接受。
⸻
三、從拒絕中提煉養分
勇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被一次次磨練出來的。
在執行業務中,拒絕其實是最好的老師:
• 當客戶說「太貴了」,提醒你要強化「價值呈現」而不只是「價格比較」。
• 當客戶說「沒時間」,代表你需要更有技巧地抓住黃金三分鐘。
• 當客戶說「不需要」,或許正是缺乏情境引導,你可以用故事讓對方想像未來風險。
每一次拒絕,都是檢視話術、調整策略的機會。
⸻
四、養成勇氣的小練習
1. 反思拒絕:每天寫下三個被拒絕的經驗,並反思收穫。
2. 10 次拒絕挑戰:主動設定一週內要收集到 10 個拒絕,把焦點放在「完成挑戰」而非「成交數字」。
3. 正向自我對話:每次被拒後提醒自己:「這是必經過程,而我已比昨天更堅強。」
就像鍛鍊肌肉,抗拒絕的勇氣需要反覆練習,才能逐步壯大。
⸻
五、真正的底氣來自「使命感」
業務的底氣,最終不是來自話術多熟練,而是來自心底的信念──
「我不是在推銷一張紙,而是在守護一個家庭未來的安穩。」
當你把工作和使命連結起來,被拒絕再多次,內心依然篤定。因為你知道,你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傳遞一種責任與愛。
⸻
在業務的路上,拒絕不可避免,但勇氣可以培養。
勇氣來自於正確認知、自我價值感、行動累積,以及背後的使命感。
當你帶著這份底氣前行,拒絕不再是絆腳石,而會成為你邁向成功的墊腳石。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