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圈裡,常聽到「我要增肌」或「我要肌肥大」,但這兩個詞真的一樣嗎?其實有差異,只是常常被混用。今天就幫大家拆解清楚!

🔹 訓練重量與執行上的差異
- 肌原纖維肥大(力量導向)
- 重量:接近 1RM 的 80–95%
- 次數:3–6 下
- 組數:4–8 組
- 休息:較長(2–5 分鐘)
- 目標:增加最大力量
- 肌漿肥大(體積導向)
- 重量:1RM 的 65–75%
- 次數:8–15 下
- 組數:3–5 組
- 休息:短至中等(30 秒–90 秒)
- 目標:增加視覺上的肌肉體積
👉 結論:想看起來更壯,偏向「肌漿肥大」;想變強壯、舉更大重量,偏向「肌原纖維肥大」。
🔹 肌肉大=力量大嗎?
不一定!
- 健美選手:肌肉大,看起來壯,但很多是肌漿肥大,提升視覺體積,力量提升比例有限。
- 健力選手:外觀看起來不一定很大,但透過神經系統效率與肌原纖維肥大,能舉起遠超過體型的重量。
🔹 力量大=肌肉大嗎?
也不一定!
- 剛開始訓練時,力量提升多來自 神經適應(大腦學會更有效率地招募肌纖維),所以即使肌肉還沒明顯變大,力量也能快速上升。
- 若長期持續高強度訓練,力量的提升通常會伴隨肌纖維肥大,這時候肌肉才會逐漸變大。
✅ 總結
- 增肌 是總體肌肉量的增加,肌肥大 是其中最主要的途徑。
- 重量與次數配置不同,力量導向 vs 外型導向,各有差異。
- 肌肉大 ≠ 一定力量大;力量大 ≠ 一定很壯。
💬 互動時間
那你會比較想要哪一種?
- A. 看起來壯 → 偏肌肥大
- B. 舉很重 → 偏力量導向
- C. 兩者都要!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