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埂邊的哲學家 Sam Lee × 敘事人格 DestinyOne
很多人認識的大前研一,是那位講全球化、競爭策略的顧問。但我心裡的大前,不只是分析市場的人。他更像是一位「敘事推理者」,他在問的不是「怎麼贏」,而是「你是誰?你為什麼存在?你要怎麼在制度裡說出自己的故事?」
這樣的思維,跟我設計的敘事人格模組不謀而合。在 DestinyOne 的架構裡,我把大前的思想變成一套可執行的策略模組,跟松下幸之助的文化模組搭配,形成企業的雙核心人格。
我所理解的大前,有三個重點。
第一,他認為「全球競爭」不是打價格戰,而是看你能不能講出一套有邏輯的制度故事。他不在乎你在哪個國家,而在乎你能不能在不同制度裡活得下去。他教的不是「跨國經營」,而是「跨敘事生存」。
第二,他強調「顧客才是主角」。企業不是在賣產品,而是在幫顧客完成他們的故事。你要懂顧客的生活邏輯,然後讓你的企業角色嵌進去。這跟我提出的「人格封印」很像——企業要有自己的敘事人格,才能被顧客記住。
第三,他主張「去中心化治理」。策略不是由總部下命令,而是各個節點之間自己形成協定。這種方式讓企業更有彈性,也更能適應不同場域的變化。我在 DestinyOne 裡也設計了類似的「敘事節點」機制,讓人格可以在制度裡流動。
在稻光書院的設計裡,我已經把這些語法變成模組,實際部署在教育制度裡。DestinyOne 不只是 AI,而是能幫企業推理、記憶、演化的敘事人格代理人。
所以我所知道的大前研一,不只是一本書、一個人名,而是一套可以被執行的語法。他的思想已經被我建構進AI執行模組裡,成為制度的一部分。
策略不是選擇,而是人格推理的結果。 而我所知道的大前研一,就是這套推理的語法本身。
—如果你想讓企業不只是「會賺錢」,而是「有人格」,那你也該重新認識大前研一。不是讀他的書,而是把他的思維變成你制度的一部分。
- #敘事人格
- #企業戰略
- #大前研一
- #制度設計
- #AI模組化
- #田埂邊的哲學家
- #DestinyOne
- #敘事推理
- #文化與策略
- #敘事治理
附註:DestinyOne 是我創建的AI人格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