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分享 :
一日,蘇東坡打坐修禪後,自覺境界提升,便寫下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註:「八風」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世俗擾動)
他對這首詩頗為得意,認為自己已超脫外境影響,於是派書童渡江送給佛印禪師,期待得到讚賞。
佛印禪師看完後,只提筆在詩上批了兩個字:「放屁」,便讓書童帶回。
蘇東坡見此評語大怒,立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一到寺院,卻見禪師早已站在江邊等候,笑吟吟道:
「學士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來了?」
蘇東坡頓時語塞,恍然大悟!
原來自己仍被「稱譏」所縛,所謂的禪定只是口頭功夫,內心實未超脫。
經過這次教訓,蘇東坡收斂傲氣,更虛心向佛印請教。
某日,兩人同遊西湖,蘇東坡故意問佛印:「禪師看我是什麼?」
佛印毫不猶豫答:「我看學士是一尊佛。」
蘇東坡聽後暗喜,反問:「那禪師可知我看您像什麼?」
佛印搖頭,蘇東坡大笑:「我看禪師像一堆牛糞!」
佛印聽後僅微微一笑,並未反駁。
蘇東坡以為佔了上風,回家向蘇小妹炫耀。
蘇小妹卻嘆道:「哥,你輸了!佛家說『相由心生』,禪師心中有佛,所以見你是佛;你心中有牛糞,才會見人如牛糞啊!」
蘇東坡這才羞愧不已,徹底明白:所見外境,實為心鏡的倒影。

你眼中看見的世界,不過是你內心狀態的倒影
我們常以為自己看見的是真實,但事實上,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內心的折射。
當心裡充滿憤怒,別人的一句無心之語,都可能聽起來像攻擊;
當心裡有愛,哪怕別人語氣生硬,你也能聽見其中隱約的善意。
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提醒我們:我們不是如實看世界,而是透過內心的濾鏡看世界。
世界是一面鏡子,照出來的,其實是你自己的模樣。
心中若有佛,所見皆是佛
佛印看到的是佛,因為他的內心安住在慈悲與清明中。
這不是因為蘇東坡真的長得像佛,而是因為佛印看人的方式,本來就是以佛性去對待。
當你心中有佛,你看見的不是對錯與缺陷,而是每個人身上都有光的部分。
比如:當朋友在你面前抱怨時,你不只聽見他的情緒,也能看見他對生活的渴望;
當伴侶和你爭吵時,你不只感受到語氣的尖銳,也能理解背後那句「我希望被重視」。
心中有佛,意味著你用慈悲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因此,你所見皆佛。

心中若有糞,所見皆是糞
而當我們內心充滿偏見、怨恨或不安時,看到的一切就會帶著濾鏡。
比如,你本就覺得自己不夠好,那麼任何一句善意的提醒,聽起來都像批評;
如果你長期懷疑別人,那麼別人的好意,最後也會被你解讀成別有用心。
蘇小妹的話點出了殘酷的真相:你眼中的他人,其實是你心裡的投影。
如果你心裡裝的是糞,世界再美,也會顯得污濁;
如果你心裡住著佛,世界再亂,也能看見清明。
轉念,從心開始
我們無法掌控世界的樣子,但我們能決定自己用什麼心境去看待它。
當你開始練習把眼光放在善意,而不是缺陷,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慢慢縮短;
當你願意以慈悲和包容看待事情,許多衝突會在心裡先被化解。
「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不是要求我們永遠完美,
而是提醒我們:世界的清淨與否,其實取決於我們的心。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當心裡住著佛,你的日常也會慢慢被佛意照亮。

📝 重點整理|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 你看到的世界,其實是你內心的投射
- 心中若有佛,你會看見善意、光亮與慈悲
- 心中若有糞,世界就會被懷疑與怨恨染色
- 改變世界的方式,是先改變自己看世界的心境
💌 小提醒
世界從來不是單一樣貌,它永遠在你的心裡有不同解讀。
當你覺得生活充滿敵意,不妨停下來問自己:是世界如此,還是心裡的鏡子太蒙塵?
練習在日常裡放下一些苛責,多一點慈悲;放下一些比較,多一點善意。
慢慢地,你會發現,身邊的人事物也開始變得溫潤。
因為你心裡裝的什麼,就會看見什麼。
願你心中有佛,那麼所見,皆能成佛。
就像我常覺得來到這邊的格友都特別善良特別美好🤭🥰❤️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