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不是冷漠,而是真誠
前言
在人際互動中,我們常常會面對「不好意思拒絕」的時刻。尤其當對方出於好意時,心裡更會糾結:我不想傷害他,但我也不想勉強自己。這次在志工廚房的一個小插曲,卻讓我深刻體會到——拒絕並不是冷漠,而是真誠。一個銀絲捲引發的思考
我在志工廚房遇到一位很有愛心的師兄。因為知道我常常沒吃早餐,他總會貼心準備食物給大家。今天,他放了幾個銀絲捲在電鍋裡,並熱情邀請我去拿。
然而,銀絲捲對我來說不是喜歡的食物。那種白白乾乾、沒什麼味道的口感,我其實並不愛。當下我沒有直接回應,而是把話題轉移到「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想要避開這個邀請。
但這樣的反應,卻讓我注意到另一件事:當這位師兄在和其他人互動時,對方沒有回應,他竟然生氣了。他直言:「我講話你都沒在回應,那我要怎麼知道你是怎樣?」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他的情緒背後,其實是一種「害怕被忽略、不被重視」的心情。
誠實表達的重要性
後來,在另一位熟悉的師兄提醒下,我才勇敢地正面回答:「其實我沒有很喜歡吃這種饅頭類的食物,比較喜歡鹹的,所以等一下自己會出去買早餐。」雖然有點不好意思,但這是真實的我。
說出口後,我發現情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那位師兄並沒有因此生氣,反而還在廚房裡繼續招呼我,甚至煮了滷味和紅蘿蔔請我試吃,還跟我開玩笑:「吃完要寫報告喔!」
這讓我深刻覺察到:迴避只會製造誤會,誠實表達才是建立互相尊重的基礎。
學到的一課
這次小小的插曲,讓我學到兩件事:
- 對於付出愛的人來說,他們的課題是學會給予而不強求回應;
- 對於像我這樣的人,則要學會勇敢說出「不」,拒絕不代表傷害,而是更真誠的互動。
就算表達得不完美,也比沉默或迴避更能讓人理解彼此的心意。
結語
生活中,愛往往隱藏在小小的互動裡。有人透過準備食物表達關心,有人透過回應表達尊重。拒絕與接受,其實都是一種愛的流動——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真誠。
今天這堂「銀絲捲的人際課」,提醒了我:拒絕不是冷漠,而是真誠;表達不好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讓彼此心意都被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