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金石堂
你是否一緊張就容易肚子痛,或是感到壓力的時候就便秘?這代表腸胃其實與心理息息相關,而腸道是否健康,更直接影響自律神經是否穩定。在《自律神經超圖解》這本書中提到其實自律神經失調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所以如何調整自律神經便非常重要。
首先當然是需要足夠的睡眠,還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特別是作者小林弘幸醫師提到進食能刺激腸道蠕動,所以一天吃三餐是必要的,所以並不建議一天只吃一餐或兩餐。至於什麼是自律神經呢?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也可以比喻成油門與煞車,白天需要活動的時候,交感神經會相對活躍,而進入到夜晚的時候,便換成副交感神經活躍。
倘若交感神經活絡,但副交感神經不振,就容易感到焦慮煩躁,若兩者都很低迷的類型,則會讓人陷入委靡的狀態,很難打起精神去做任何事,而透過這本書可以自行檢測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以及如何調整飲食與生活,讓身心重新恢復健康。
其實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很常見,雖然「壓力」是我們普遍認知的原因,但其實年齡也會影響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作者提到男性自三十多歲、女性自四十多歲開始,自律神經的功能便會下滑,尤其女性失調的原因跟更年期有關,所以及早認識自律神經可能產生的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特別想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作者提到自律神經失調是會傳染的,也就是說在一個團體裡,倘若有人的自律神經非常穩定,就能緩和其他人緊繃的情緒,而在家庭裡面如果父母的自律神經也很穩定,自然小孩的情緒也會跟著穩定,所以大人要學習放慢節奏,不要凡事要求快速,那只會讓全家人的心情都很煩躁,我認為這是非常需要推廣給大家知道的訊息,也是我自己很需要學習與調適的一點。
或許很多人平時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律神經的問題,直到身體感受到不舒服才逐漸去理解,何妨從現在開始逐步認識,戒掉有害健康的生活習慣及容易引起焦慮的心態與習性,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開始動起來,好好培養運動的好習慣吧!
這本書的作者小林弘幸醫師出過好多本自律神經相關的書籍,而我也幾乎都拜讀過,特別推薦這本圖文並茂的書籍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