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實習圖書館員手記 04|圖書館的藍圖(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博爾赫斯 1939 年在《南方》雜誌發表〈La Biblioteca Total〉(〈總圖書館〉),後來化為《巴別圖書館》。《南方》雜誌中的八段文字,可以視為一篇「哲學與文學的考據隨筆」,一方面在歷史脈絡中追索「總圖書館」的根源,另一方面又逐步把這個構想推向荒謬、神話與詩意的寓言結晶。


各段功能與作用:

第一段:開場,建立歷史譜系。

指出圖書館構想源自古希臘原子論(留基伯、德謨克利特),經亞里士多德到費希納,再到拉斯維茨。先手為「圖書館」奠定「哲學—科學—文學」的多重合法性,讓幻想有學術的根基。

第二段:哲學奠基。

重申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生成與腐敗》,提出「世界由原子偶然結合」與「悲劇、喜劇皆由24字母組成」的推論,確立了「字母—原子—世界」的對應關係。這正是「圖書館」思想的核心:有限符號生成無限組合。

第三段:提出對立立場。

西塞羅在《論神性》中,用「二十一個金質字母」的譬喻來質疑原子偶然生成的說法。即便拋灑字母,也難以偶然產生一行詩。這讓圖書館的理念出現懷疑與辯證,形成思想上的對立張力,推動後來的「辯護者」登場。

第四段:追蹤反駁之聲。

西塞羅的「排印比喻」在思想史與文學史中流傳,從帕斯卡到斯威夫特,成為「常識」與「成見」。顯示這個比喻的「生命力」,在不同時代不斷被再引用,準備為新的想像提供養分。

第五段:辯護與標新。

三位現代思想者為德謨克利特辯護,駁斥西塞羅:

赫胥黎:「猴子打字機」假設。 路易斯・卡羅爾:有限詞彙、有限書籍。 拉斯維茨:提出「Biblioteca Total」。引入費希納的思想,導入現代科學與文學,為「圖書館」觀念注入生命力,這是由哲學辯論轉向科幻想像的關鍵段落。

第六段:數學化、系統化。

拉斯維茨將字母表縮減為25符號,推算出可能書籍總數。沃爾夫計算其規模與實現方式。因而把「幻想」轉化為「精確推算」,賦予它科學上的可行性與震撼感,也使之與日後的「組合數學」產生暗合。

第七段:展開想像的清單。

羅列圖書館可能存在的書目:未來的歷史、夢境、費馬定理的證明、海妖之歌、圖書館的目錄……從哲學進入到文學。

第八段:詩性收束,揭示幻想。

將圖書館置於「地獄、奇美拉、超限數、鏡子、譫妄神祇」的譜系中,並自述創作動機:從遺忘中挽救另一種恐懼——「宏大而自我矛盾的圖書館」。將冷靜的學術考據轉化為存在論的寓言。「圖書館」不僅是思想史的產物,而是人類心靈的一種恐懼與夢魘。

博爾赫斯把一個延綿千年的思想,重生在歷史、哲學、科學、數學與詩意中,讓讀者既無法反駁,又心生恐懼與讚嘆。


結構安排:

  • 第1–3段:鋪陳歷史源頭,從德謨克利特、亞里士多德,到西塞羅的質疑。這部分像是嚴謹的學術史梳理。
  • 第4–5段:比喻的再生,經由帕斯卡、斯威夫特、赫胥黎、卡羅爾與拉斯維茨的再詮釋。這裡可見觀念如何在思想史上「演化」與「變形」。
  • 第6段:拉斯維茨的數學化嘗試,縮減字母、推算符號,圖書館的藍圖因而誕生。
  • 第7段:展開一份可能性的書目清單,將具體與虛構、學術與夢境並置,節奏轉向博爾赫斯典型的「百科全書」。
  • 第8段:總結,以「心靈的習性之一,是編織駭人的想像」作詩性開頭,將「總圖書館」轉化為存在論的恐懼與神話式的啟示。

博爾赫斯由冷靜的史實考據一步步走向幻想的具現,是博爾赫斯散文的典型節奏:理性鋪墊 → 思想推演 → 詩性實體化。


哲思意涵

  • 偶然與必然:西塞羅的「金質字母」譬喻與赫胥黎的「猴子打字機」,都在探討「秩序是否可能由純粹偶然生成」。
  • 有限與無限:卡羅爾與拉斯維茨都觸及「有限符號能否生成一個無限宇宙」的問題,這在哲學與數學上有深刻意味,亦是博爾赫斯所著迷的「超限數」。
  • 永恆回歸:博爾赫斯將這個觀念體現於斯多亞派、布朗基、尼采,把「總圖書館」視為宇宙自然而生的文本。
  • 知識與恐懼:最後一段把「圖書館」與「地獄」「三位一體」「譫妄神祇」並列,顯示出知識過剩與人類本身的局限所帶來的畏懼。

博爾赫斯對哲學核心問題的重新詮釋:宇宙與人類、無序與秩序、有限符號與無限語義之間的碰撞。


文學風格

  • 考據式語言:大量引經據典,形成「學術散文」外殼。
  • 清單式結構:第七段的書目條列,與〈皮埃爾・梅納爾〉裡的作品清單相呼應,是博爾赫斯最具辨識度的架構之一。
  • 幻想式結尾:最後以「心靈的習性之一……」開頭,將冷靜的考據膨脹為幻象式的總結,留下詩性餘韻。

博爾赫斯透過具創造性的書寫方式,超越了單純的散文評論,進入到「虛構論文」、「虛構學術」的範疇。



〈La Biblioteca Total〉與〈La Biblioteca de Babel〉之間的差異,正是博爾赫斯的思想從「學術考據」到「文學寓言」的轉化軌跡。

  • 語體上,前者是編年史式的評論,後者是囚徒的自白。
  • 結構上,前者條列有序,後者是連綿的寓言。
  • 理念上,前者提出有限符號生成無限書籍的理論雛形,後者將其空間化為六角迴廊,並與人類命運交織。
  • 哲思上,前者以「思想的恐懼」收尾,後者則以「秩序的希望」作結。

換句話說,〈La Biblioteca Total〉是一座理論與思想史的金字塔,〈La Biblioteca de Babel〉是一座寓言化的宇宙迷宮。

下回,我將帶讀者們一探拉斯維茨的〈Die Universalbibliothek〉——一座龐大到足以囚禁宇宙的圖書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 Leo・我讀
11會員
41內容數
這是一間黑白的文字小店,無限量供應: 黑咖啡、黑麥麵包、墨水、黑膠唱片、黑鍵、黑巧克力、黑貓、黑夜;白開水、白米飯、白鹽、白鍵、白紙、白噪音、白晝。 眼睛酸痛,記得眺望窗外青山。 歡迎光臨,自由惠顧。
Yo Leo・我讀的其他內容
2025/08/27
「我並非《巴別圖書館》這篇故事的首位作者;若有人對它的歷史與源起感到好奇,不妨翻開《南方》雜誌第 59 期的某頁,其中記錄著幾個風格迥異的名字如留基伯、拉斯維茨、路易斯‧卡羅,以及亞里斯多德。」——《小徑分岔的花園》序言
2025/08/27
「我並非《巴別圖書館》這篇故事的首位作者;若有人對它的歷史與源起感到好奇,不妨翻開《南方》雜誌第 59 期的某頁,其中記錄著幾個風格迥異的名字如留基伯、拉斯維茨、路易斯‧卡羅,以及亞里斯多德。」——《小徑分岔的花園》序言
2025/08/09
逐句翻譯《通天塔圖書館》(La Biblioteca de Babel)的原文後,一個我原本自認為毋庸置疑的根本性問題自然地浮現:為何這圖書館以通天塔(巴別塔)為名?
2025/08/09
逐句翻譯《通天塔圖書館》(La Biblioteca de Babel)的原文後,一個我原本自認為毋庸置疑的根本性問題自然地浮現:為何這圖書館以通天塔(巴別塔)為名?
2025/08/06
我不免會把《小徑分岔的花園》與《吉訶德的作者皮埃爾‧梅納爾》視為《通天塔圖書館》的延伸故事,它們都在探索宇宙語書寫的無限可能性。博爾赫斯分別將這兩篇作品獻給奧坎波姐妹,其中姊姊維多利亞為《南方》雜誌(SUR)的創辦人。
Thumbnail
2025/08/06
我不免會把《小徑分岔的花園》與《吉訶德的作者皮埃爾‧梅納爾》視為《通天塔圖書館》的延伸故事,它們都在探索宇宙語書寫的無限可能性。博爾赫斯分別將這兩篇作品獻給奧坎波姐妹,其中姊姊維多利亞為《南方》雜誌(SUR)的創辦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
Thumbnail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
Thumbnail
一萬台幣的作家全集 法國文壇至高榮譽的【七星】,五月十六日重新出版了兩大冊的【波特萊爾作品全集】,有幸躬逢其盛,於第一時間於書店景仰觀望。
Thumbnail
一萬台幣的作家全集 法國文壇至高榮譽的【七星】,五月十六日重新出版了兩大冊的【波特萊爾作品全集】,有幸躬逢其盛,於第一時間於書店景仰觀望。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2篇心得(21到88頁) #古怪的群體生活 才過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2篇心得(21到88頁) #古怪的群體生活 才過
Thumbnail
01 馬爾巴赫德國文學檔案館目前舉辦的展覽向我們介紹了工具的歷史與發展,展出包括文學和學術卡片盒等相關形式。 02 該展覽展示了數十萬張卡片的卡片盒,其中一張卡片可能就是「卡片盒展覽」的一部分。 03 馬爾巴赫德國文學檔案館的展覽剛開始不久,可能展出了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的卡片盒中的一張卡片,
Thumbnail
01 馬爾巴赫德國文學檔案館目前舉辦的展覽向我們介紹了工具的歷史與發展,展出包括文學和學術卡片盒等相關形式。 02 該展覽展示了數十萬張卡片的卡片盒,其中一張卡片可能就是「卡片盒展覽」的一部分。 03 馬爾巴赫德國文學檔案館的展覽剛開始不久,可能展出了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的卡片盒中的一張卡片,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我們作為讀者,在書中追尋的是什麼?是充滿異想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觀、還是為社會問題提出的假設性解答?
Thumbnail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Thumbnail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Thumbnail
《布得布説私密達》第7集 這一集原本我是想在看完哲學家叔本華的書之後,如果有感興趣的地方就可以跟大家分享。 但我還沒看,先看了《無用之用》,我大概看了三分之一,作者主要蒐集了很多大師對「有用和無用」的看法,不過目前我的感覺是去揪出或批判資本
Thumbnail
《布得布説私密達》第7集 這一集原本我是想在看完哲學家叔本華的書之後,如果有感興趣的地方就可以跟大家分享。 但我還沒看,先看了《無用之用》,我大概看了三分之一,作者主要蒐集了很多大師對「有用和無用」的看法,不過目前我的感覺是去揪出或批判資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