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剛好有人,才能剛好快樂。
節日的聲音,總是比平常更紛擾。
七夕情人節將近,街上已經應景地換上了屬於「浪漫」的色系。
在這樣的氛圍裡,單身的人似乎總是被推擠到場外。
就像是一個原本與自己無關的節日,卻突然被聚焦到眼前,不斷提醒著你:「今天,好像少了一個人。」
可是,真正讓人心裡沉重的,不是「沒有伴侶」,而是外界那不斷放大的訊息—— 「一個人,就是不完整的。」
這樣的感受,總是沾染上一抹憂傷。
它就像是用溫柔微笑包裝著事實,卻在節日裡,變得特別尖銳: 提醒你「差一點」,提醒你「缺了一角」,提醒你「是不是還不夠好」。
但你清楚明白知道,真實的生活,不會只有一種模樣。
喜歡,是心的一種流動
還記得年輕時的自己,喜歡上誰,往往就把全副心思綁在對方身上。
等著訊息回覆,等著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小小的肯定,來證明自己是不是值得。
「今天我太主動了嗎?」「我是不是多心了?」「對方是不是已經不耐煩?」
一舉一動都像在計分,生怕自己答錯,失去了原本以為擁有的什麼。
這樣的等待,還真是累人。
一次沒有回應,就讓心情跌落谷底。 一次冷淡,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後來才慢慢理解,真正的喜歡,不是用來交換。它不是籌碼,不是拿來換取誰的陪伴或承諾。
喜歡,本身就是一種流動。
「因為我喜歡,所以我快樂。」
因為我心裡湧出這份心意,所以我的生命多了一點光亮。 這光亮,不依附於任何人的回應,即使沒有被看見,它也曾真實存在。
這樣的體會,讓人鬆了一口氣。原來,喜歡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一種自由的狀態。
我的喜歡,與你無關
漸漸地,我把喜歡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會因為吃到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而覺得幸福,也會因為在午後的陽光下翻開一本好書,而感覺到生活的重量被卸下一半。
我會在夜裡聽一曲演奏,被旋律拉回某個回憶的片段,也會在一幕場景裡流淚,卻感覺心被安慰。
這些喜歡,不需要別人來認可。也不必等誰一起分享才顯得合理。 它們存在的價值,來自我自己心裡的那份感動。
甚至在遇到讓自己心動的人時,我也學會了另一種自在安然。
這份心意,不一定要被回應。它是我生命裡的一盞小燈,足以照亮我前行的路,足以在寂靜裡提醒我,我還能感受。 那就已經足夠了。
「我的喜歡,與你無關。」
—— 但它,與我有關。
反差,是不知道如何自處的放大
情人節這樣的節日,總是容易將孤單無限放大。
有人沉浸在甜蜜裡,曬著日常裡的幸福; 有人則覺得自己被這世界拉開了距離,完全被隔離在幸福之外。
可是,這樣的反差其實更像一種提醒:「幸福的模樣,不只一種。」
有的人覺得兩個人肩並肩看夜景才浪漫,但在一個人慢慢走回家的路上,路燈的光正好灑在腳邊,那其實也是陪伴。
有人把節日當作紀念,但這樣的節日也可以是一個再平常普通的日子,讓自己安安靜靜休息,這樣的日子一樣充滿重量。
幸福,不是被節日定義的。——幸福,是被自己定義的。
一個人過節,也能過得很好
下班的時候,順路走進花店,挑一束自己喜歡的花,讓生活多一點顏色。
或者逛進一家小店,為自己買一件不算必要卻心生喜愛的小物,當作送給自己的禮物。
晚餐不必湊合。可以在街角點一份自己心心念念的料理; 也可以回到家,花一點時間親手煮一道熟悉的菜,用味道安慰身心。
夜晚不必熱鬧。一部期待已久的劇、一張曾經熟悉的專輯、一杯溫熱的茶, 或者只是一個舒服的熱水澡,讓緊繃的肩膀鬆開就是一種美好。
最後,給自己一個足夠的睡眠,不被任何人打擾,靜靜沉入夢裡。
這樣的一天,不聲張,卻很踏實。
一個人過節,不是落寞,而是一種自由。 自由去照顧自己, 自由去選擇今天想怎麼快樂。
不完美,才讓人生完整
很多時候,我們抗拒一個人的原因,不是真的害怕孤單,而是因為我們心裡深植了一種誤解: 「有伴侶,才算完整。」
我們害怕自己不被選擇,害怕自己被貼上「差一點」的標籤。但沒有人能替你填補內心的缺口。
真正能安放那份空白的,只有你自己。
當我們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允許自己的渴望與不安,就會發現:不需要急著把自己修補成完美的樣子。
因為真正的完整,不是沒有裂縫,而是帶著缺口,仍然能過好生活。
留下一個提案,給好好生活的你
這樣的日子,不管是節日還是尋常的一天,都試著問問自己一句: 「今天,我想怎麼過?」
如果答案是與對方慶祝,那很好。如果答案是一個人靜靜待著,那也很好。
因為日子是屬於你的,幸福的模樣,也只由你自己定義。
💌 歐米兒小語
我的喜歡,與你無關;但我的日子,與我有關。
一個人,好好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