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伸個懶腰,而是立刻陷入腦中的「無休止辯論會」:
「別人會怎麼想?」
「我是不是又做錯了什麼?」
那種與自己糾纏不休的感覺,就是我們口中熟悉的——『內耗』。
它像一條纏繞不斷的細線,把思緒、情緒與能量緊緊束縛。
有趣的是,內耗往往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出現在那些想要更好、對自己要求極高的人身上。
如果你也曾因內耗而失眠、胃痛,甚至對未來充滿焦慮,那麼,今天的分享或許能幫你鬆開那條細線,重新呼吸。
以下三個簡單的自我提問,是我在日常練習自我覺察的溫柔方法,幫助自己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把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事。
一、這件事,真的需要我現在解決嗎?
許多時候,讓我們焦頭爛額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同時想解決所有事」。
就像桌上有十個待辦,我們腦中同時開了十個分頁,結果每一個都半途而廢,焦慮卻成倍增加。
下次感到壓力襲來時,先輕聲問自己:
「這件事,真的需要我現在解決嗎?」
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可以延後,甚至根本不必處理。
歐米兒的小提醒:3 秒判斷法
- 緊急又重要 → 立刻行動(如:專案截止、家人健康)
- 重要但不急 → 安排時間(如:學習新技能、退休計劃)
- 不重要也不急 → 放掉它(如:網路爭論、八卦消息)
這個提問,像是替大腦按下「暫停鍵」。
生活不是緊急救援,而是一場長跑,你不必每一刻都當超人。
二、我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討好別人?
曾經,我做決定的依據幾乎全是:「別人會怎麼看我?」
結果不但累壞了自己,也讓真正想做的事一次又一次被擱置。
內耗的一大來源,就是我們把太多心思放在「討好」上。
但事實是,你永遠無法讓所有人滿意。即便你做得再完美,也一定有人有不同意見。
所以,當你陷入糾結時,不妨先問自己:
「我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討好別人?」
如果答案是後者,那就回到自己的需求——我真正想要什麼?我希望解決什麼?
把焦點拉回自己,才不會被外界的眼光牽著走。
歐米兒的生活練習
每天寫下一件今天做的事情,並註明「這是我真心想做的」,慢慢累積,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清楚想法。
三、這個想法,是事實還是我的腦補?
我們的大腦很愛「腦補」。
一條沒有表情符號的訊息,就能讓我們以為對方生氣; 老闆開會時皺了眉,就覺得自己要被辭退。
事實上,這些推測大多沒有根據,但卻能快速引發焦慮和自我懷疑。
當你發現自己開始鑽牛角尖,先停下來問:
「這是事實,還是我腦補出來的?」
如果是事實,那就去找解決方法;如果是腦補,那就先給它一個緩衝空間——例如去走一圈、喝杯茶、換個場景。
有時候,最溫柔的自我照顧,不是立刻把事情想清楚,而是先允許自己「不急著知道答案」。
歐米兒的內耗觀察:覺察比改變更重要
很多人覺得,停止內耗就要「立刻改變自己」。
但我想說——覺察,其實比改變更重要。
當你能在心裡默默察覺到:「啊,我又開始想太多了」、「我又在過度負責了」,
這就是第一步。——你已經在情緒的漩渦外站穩了一點點。
那一點點空間,就是選擇的餘地。
你可以選擇暫停,選擇用不同方式回應,選擇不再和自己打架。
💌 歐米兒的小語
生活裡的很多煩惱,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太急著回應一切。
請記得——你的能量很寶貴,請把它留給值得的人和事。
下次感覺到「內耗的細線」又開始勒緊時,試著用這三個提問:
- 這件事,真的需要我現在解決嗎?
- 我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討好別人?
- 這是事實,還是我腦補出來的?
慢慢地,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耗掉你大半能量的糾結,開始鬆開了。
而你,也會在這個過程裡,活得更輕盈、更踏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