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莫名不爽某種人|不是你小心眼:心理投射如何影響你的人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時刻?

看到某個人明明什麼都沒做,但你就是對他特別反感。

也許他總是在人群中很受歡迎,也許他總是自信滿滿,走路有風;

又或者,他的人生看起來一帆風順、毫無挫折。

你靜下來想想,這些人其實並沒有真的冒犯你,甚至可能只是社交場合中的一面之緣。但內心那股微妙的「不爽」,卻真真實實地存在。

我們常常會以為,這樣的情緒反應是因為自己「心胸不夠寬」、「氣量太小」,甚至會責怪自己怎麼會這麼小題大作。但其實,這些負面情緒的背後,往往藏著更深層的心理訊號。


心理學裡的「投射」,正在偷偷運作

在心理學中,有個常被提到的現象叫做「心理投射」(projection)。簡單來說,當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身上某些被壓抑的特質或渴望時,這些東西就會被投射到他人身上,成為跟我們自身分離的東西,以方便我們可以透過觀看他人、感知他人時,展現內心壓抑的情緒。

也就是說,那些我們「看不順眼」的人,很可能正好展現了我們自己內心不敢表現、無法擁抱,或從未被允許展現的某些面向。

例如,一個總是讓你感到不舒服的「驕傲自大」的人,可能勾起了你兒時曾經被貶低、被壓制的經驗;也可能讓你想起那個一直不敢大聲表達想法的自己。對方越是展現「你不敢成為/無法成為的模樣」,你就越感到抗拒和不適。

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單純胸襟大小的問題,而是一個可以被覺察與療癒的機會。

raw-image


3️⃣ 個步驟,帶你看見「自己抗拒的自己」

我們可以試著用以下三個步驟,來看見這些不舒服背後的真正原因,讓情緒成為了解自己的入口,而不是壓抑它、或是輕易否定它。

一、觀察自己:注意那些「明明沒怎樣,卻讓你不舒服的人」

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可能在某次會議上大放異彩,或在聚會中講話總是吸引眾人注意。你理智上知道對方並沒有針對你,但感覺上就是很難接受。

這時候,不要急著批判自己「怎麼又在亂想」,而是停下來做一個觀察的動作——這些人身上,讓你「過度敏感」的特點是什麼?

是他們的自信?順遂的生活?永遠不怕被拒絕的態度?

這些線索,會成為你下一步的自我探索素材。


二、檢視內在:問問自己,為什麼這種特質會讓你不舒服?

接著,我們可以試著往內探索。這些讓你不舒服的特質,會不會其實也存在於你自己心裡,只是一直沒有被允許展現出來?

有些人從小就被教育要謙虛低調,所以當看到別人很有自信地滔滔不絕時,會感到不自在;

有些人曾在原生家庭中被比較、被忽視,因此看到他人很順利便能成功時,內心的匱乏就會被放大。

又或者,你其實也渴望活得更大方、被更多地肯定,只是一直不敢去承認這些渴望。那麼,對於這些「你不能成為的人」的不爽,其實就是一種自我壓抑的呼救。


三、調整濾鏡:從批判轉向理解

當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些點,就能漸漸放下那種「他憑什麼那麼容易成功」的糾結。

情緒也許依然會上來,但我們從此多了一份覺察,這份覺察除了讓你更懂自己,也可能成為你進步向上的動力。讓壓抑了許久的渴望,轉化為學習的目標。也許你的人生也將從此有所不同。


保留情緒,也保留成長的空間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怎麼說話、怎麼生活,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解讀方式。

不再讓那些外在難以掌控的因素,操控我們的心情。 不再把「我不喜歡他」視為情緒的終點,而是當成內在對話的起點。


每一個讓你情緒波動的瞬間,其實都是內在想被理解的訊號。
歡迎追蹤訂閱我,未來我將持續分享更多關於情緒覺察、自我修復與內在成長的實用觀點與練習,陪你一起更懂自己,活得更自在。

攥寫:Bernice Chai|小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rnice的沙龍
1會員
29內容數
探索情緒背後的渴望,修復關係中的傷痕。 這裡分享個人成長觀點、心理練習與關係修復的方法,給正在尋找內在力量的你。
Berni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8
許多人常批評現在的年輕人「抗壓性差」,動不動就喊憂鬱、想辭職,甚至傳出輕生。然而,真相或許並非如此簡單。今天的年輕人,則選擇更真實地表達不舒服與渴望。這並不是錯,只是時代背景的差異。當我們用「第十章」的經驗去否定孩子「第一章」的掙扎,無形中會讓他們覺得「這世界不容許我做自己」。
Thumbnail
2025/08/18
許多人常批評現在的年輕人「抗壓性差」,動不動就喊憂鬱、想辭職,甚至傳出輕生。然而,真相或許並非如此簡單。今天的年輕人,則選擇更真實地表達不舒服與渴望。這並不是錯,只是時代背景的差異。當我們用「第十章」的經驗去否定孩子「第一章」的掙扎,無形中會讓他們覺得「這世界不容許我做自己」。
Thumbnail
2025/08/06
疫情期間,口紅銷量暴增、女性愛打扮、男性迷電玩,其實背後都與成癮行為與心理需求有關。本文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剖析人們在壓力下如何透過消費、飲食、娛樂等行為尋求安全感與快樂,但若忽視真正問題根源,恐導致長期心理與身體失衡。理解成癮本質,是邁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8/06
疫情期間,口紅銷量暴增、女性愛打扮、男性迷電玩,其實背後都與成癮行為與心理需求有關。本文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剖析人們在壓力下如何透過消費、飲食、娛樂等行為尋求安全感與快樂,但若忽視真正問題根源,恐導致長期心理與身體失衡。理解成癮本質,是邁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5/08/05
當代城市生活壓力大,許多年輕人選擇「躺平」,但「靠自己最實際」的理念,真的是健康的嗎?本篇文章深入探討美國心理治療師厄雷博士的「模式系統」,指出真正的幸福關鍵,在於「親密」與「自給自足」的平衡。想了解為何正能量口號有時反而帶來違和感?本篇帶你看見內心深處的真實渴望,找回既能愛人又能愛己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2025/08/05
當代城市生活壓力大,許多年輕人選擇「躺平」,但「靠自己最實際」的理念,真的是健康的嗎?本篇文章深入探討美國心理治療師厄雷博士的「模式系統」,指出真正的幸福關鍵,在於「親密」與「自給自足」的平衡。想了解為何正能量口號有時反而帶來違和感?本篇帶你看見內心深處的真實渴望,找回既能愛人又能愛己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忌妒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但我們可以透過心念的力量轉化它。透過祝福自己和認同自己的價值,我們可以改變內在的忌妒情緒,並吸引更多的正面能量。
Thumbnail
忌妒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但我們可以透過心念的力量轉化它。透過祝福自己和認同自己的價值,我們可以改變內在的忌妒情緒,並吸引更多的正面能量。
Thumbnail
雖然明知把心力放在自身討厭的人身上,那就會產生反效果,反而讓那人更顯得氣焰囂張,更讓自身內心吐血。而在實踐心想事成的路上,這樣的課題也是需要去面對的。如果等到願望都實現了,例如擁有百萬被動收入或找尋到合適的另一半,然後那個討厭的人卻依然存在,這樣還要如此在意嗎?縱使自身很在意的是,到底
Thumbnail
雖然明知把心力放在自身討厭的人身上,那就會產生反效果,反而讓那人更顯得氣焰囂張,更讓自身內心吐血。而在實踐心想事成的路上,這樣的課題也是需要去面對的。如果等到願望都實現了,例如擁有百萬被動收入或找尋到合適的另一半,然後那個討厭的人卻依然存在,這樣還要如此在意嗎?縱使自身很在意的是,到底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有一種心理現象是,當我們不懂處理「內在情緒」時,會採取面對的相反做法,因為承受不起只好逃避,稱為「反向作用」。此種心理防衛機轉是「擔心某些事情發生,反而故意做出相反的事」,例如對某人過度禮貌,其實是掩飾厭惡某人,他若不這樣做,就怕無意間露出馬腳、露出自己不敢面對的脆弱面。
Thumbnail
有一種心理現象是,當我們不懂處理「內在情緒」時,會採取面對的相反做法,因為承受不起只好逃避,稱為「反向作用」。此種心理防衛機轉是「擔心某些事情發生,反而故意做出相反的事」,例如對某人過度禮貌,其實是掩飾厭惡某人,他若不這樣做,就怕無意間露出馬腳、露出自己不敢面對的脆弱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