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的人生就像隨波逐流,事情怎麼來,我們就怎麼過。這看似省力,也好像理所當然,但久而久之,心裡卻常冒出一些疑問:「這輩子就這樣過了嗎?我真的快樂嗎?」
《在一起,更好》這本書裡有一句話:
「大多數人都過著因緣湊巧的人生。人生若要有所實現,就要過得有目標。」
這句話讓我點頭稱是,只是還需要一些補充:光是有目標還不夠。若那個目標只是為了自己,是個到達終點就結束的有限賽局,在完成目標後,成就感往往很快就消退。比如說,有人立下「考上研究所」或「買到一間房」的目標,達成當下固然很開心,但過不了多久,空虛感就會湧上來:然後呢?接下來要追求什麼?
真正能讓人心裡踏實的目標,是追求一個沒有終點的無限賽局,例如「成為一個能協助別人發揮潛力的人」。當你發現自己對別人產生了影響,哪怕只是一次順手幫忙、一句真誠的鼓勵,都可能在別人的生命裡留下一道光。比如說,父母或老師一句「我相信你」或「你很有想法」,可能成為孩子面對挑戰時最強的後盾;職場前輩願意抽空指導,哪怕只是一個小技巧,後輩可能少走許多彎路;朋友一句「有需要隨時找我」,或是一個默默陪伴的眼神,都可能成為在低谷時不可或缺的力量。
所以,我也同意《在一起,更好》的另一句話:
「生命的價值不是由我們為自己做了什麼而決定,生命的價值取決於我們為別人做了什麼。」
但這句話也需要一個補充:若只是一味為別人而活,最後可能會迷失、甚至耗盡自己。
真正的利他,不是自我犧牲,而是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守住自己心中的那盞燈。
或許,最美的人生風景, 是溫柔相伴,又堅定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