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豪精密2025年H1營收21.44億元,季增158%,年增11.6%,毛利率36.9%,淨利2.47億元,EPS 1.53元,均創佳績。半導體佔比76%,受惠AI與先進封裝需求。GPM核心技術聚焦檢測、量測、研磨、拋光,支援2奈米製程與再生晶圓。展望2026年,產能擴張與新產品將推動成長。
會議摘要
一、開場與介紹
均豪精密(Gallant Precision Machining, GPM)於2025年3月9日舉辦法人說明會,由研發與生產協理張書成主持,董事長陳振興與執行長梁又文出席。會議涵蓋六大議題:國際化趨勢、在地化供應鏈、GPM核心技術、市場趨勢與產品發展、2025年上半年營運成果及未來展望,旨在向投資人與媒體展示公司在全世界最高的投注网址公司AI驅動的數位雙生技術與先進封裝成果。
二、國際化趨勢
張書成指出,AI驅動的數位雙生技術(Digital Twin)是科技產業的下一前沿,結合感測器、物聯網、AI與機器學習,實現模擬原型從靜態到自我最佳化的轉變,無需實體試錯即可降低成本、提升良率與價值。均豪緊隨晶圓大廠布局,於德勒斯登、熊本、亞利桑那等地提供設備與服務,實現「客戶在哪裡,服務就在哪裡」的使命,成為晶圓代工與封測大廠的堅實夥伴。
三、在地化供應鏈
均豪在臺灣西部走廊(北部、中部、南部)設有據點,貼近客戶需求。根據TranForce 2025年9月2日報告,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市佔率達70.2%,臺灣在全球封測與晶圓製造市場佔比分別達52.6%與77.9%。Digitimes 8月29日報導顯示,晶圓大廠2025年在地採購比例達65.5%,2030年目標60%,強化在地供應鏈。均豪憑藉快速反應能力,擴展至美、日、德市場,實現國際化與在地化的平衡。
四、GPM核心技術
均豪的GPM核心技術包括:
- 檢測(Inspection):AI瑕疵分類與自動缺陷檢查。
- 量測(Metrology):關鍵尺寸量測。
- 研磨(Grinding)與拋光(Polishing):搭載AI虛擬量測系統,提升線上精度與良率。 這些技術應用於再生晶圓與先進封裝,支援晶圓大廠Foundry 2.0策略(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對標國際大廠,提供高品質雙贏模式。
五、市場趨勢與產品發展
1. 再生晶圓市場
根據YOLE預測,2025-2033年再生晶圓市場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6.5%,受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需求驅動。晶圓大廠2025年Q4將量產2奈米,寶山廠與高雄廠產能上調,2025年月產能85萬片(+6.2%),2026年達120萬片(+26%)。均豪的GPM設備(CMP、AOI檢測)支援再生晶圓的瑕疵檢測、表面粗糙度提升,與大廠形成策略合作。
2. 先進封裝與OSAT
2025年晶圓大廠資本支出380-420億美元,聚焦2奈米與AI高性能運算(HPC)晶片;OSAT廠資本支出55億元,支撐AI封測需求。均豪的Strip Grinder、3D NIR與Carrier Inspection設備,應用於Chiplet、2.5D/3D封裝,支援CoWoS技術,滿足GPU與車用ASIC需求。
六、2025年上半年營運成果
- 營收:21.44億元,季增158%,年增11.6%,半導體佔比76%。
- 毛利率:36.9%,較去年29.5%提升7.4個百分點。
- 營業費用:5.56億元,費用率25.9%。
- 營業利益率:11%,年增4.5個百分點。
- 業外收支:1.13億元,季增564.7%,年減31.5%。
- 淨利:2.47億元,淨利率13.6%,EPS 1.53元,季增240%,年增61.1%。 營收成長主要受惠半導體設備需求,特別是AI與先進封裝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