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聽過/讀過諾貝爾經濟學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名著《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1]。這本書非常精彩。它的核心思想是,你的大腦中住著兩個系統角色: 系統一是「快速」思考者。它就是你的直覺。它會自動運作,無需任何努力。當你看到1加1時,答案「2」會自然而然地跳進你的腦海。這就是系統一,它就像一位飛行員,他已經在同一條航線上飛行了一千次,即使閉著眼睛也能做到。
系統二是「慢速」思考者。這是你自覺、深思熟慮的自我。它是你的一部分,能夠解決像123 x 17這樣的問題,這需要付出真正的努力!就像副駕駛一樣,在飛往一個陌生而棘手的機場時,他必須拿出航圖並進行計算。他能力強大,但又很懶惰,寧願讓直覺飛行員來處理一切。
這個故事很好地解釋了我們大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但它並沒有真正告訴你這個機制是如何運作的。有趣的是,近期2025年8月28日,布朗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人類認知與神經網路的平行權衡:情境學習與權重學習間的動態互動」發現人類和AI學習之間的相似之處,讓我們得以進一步認識這個機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