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與摯友談及AI與教育議題的交會,心中悄然萌生一個念頭:或許,是時候在「AI抱抱系列」中,開啟一場關於AI與教育的對話。根據過往研究,未來二十年,近半數現有職業將走入歷史,而今日教室裡的孩童,估計有65%將投身於尚未被命名的工作。這些職業不僅新穎,更深植於AI技術與知識的沃土之中[1]。2045年,也正是聯合國成立百週年,當這一代小學生成長為社會的中堅時,他們所面對的世界會如何?
20年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光幻想20年後世界的變化就很刺激。不過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不如先看看學術界的觀點,至少目前小a的認知是: AI時代的未來將不再只是「資訊社會」或「知識社會」,而是一個以智慧為核心、以創造為日常的「學問社會」。教育,不再只是傳授既有知識,而是引導孩子在未知中尋找意義,在變動中培養理解,在人機協作的時代中,培養孩子問對問題、解決思考問題的能力。因為資訊、知識的「學」有了強大的技術工具輔助,也因此能判別、能獨立思考、能切確實實在在的「問」,成為了人類演進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