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心得|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研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兩天的樂齡健身運動指導員研習裡,我得到的第一個衝擊,是台灣正在快速走向「超高齡社會」。

1993 年,65 歲人口佔比 7%,那時台灣就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2018 年這個數字超過 14%;而在 2025 年,預估將突破 20%,也就是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是 65 歲以上的長者。

這代表什麼?如果長者沒有提前養成運動習慣,就可能需要一名人力去協助、照顧他。那麼剩下的勞動力,還要負擔整個社會的運行。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壓力,也是推動我們思考「樂齡運動」的出發點。

研習中,我聽到一句話深深記在腦中:「樂齡族最重要的,是能維持生活中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句話把樂齡健身的價值說得很清楚。不是單純為了身材,也不是追求高強度的挑戰,而是讓長者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走、自己站、自己上下樓梯,甚至能自己做飯、自己洗衣。

這份「不用依賴別人」的自由,就是樂齡運動最大的意義。


八大體適能要素

在課程裡,我們學到「體適能」不只是一個籠統的名詞,而是包含八大要素:

  1. 心肺功能
  2. 肌力
  3. 肌耐力
  4. 柔軟度
  5. 身體組成
  6. 平衡能力
  7. 協調能力
  8. 反應能力

缺一不可。
這八項能力就是支撐「日常獨立生活」的基礎。


勇骨健身操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課程中設計的「勇骨健身操」。

這是一套專門為樂齡族群發明的運動操,可以在椅子上完成。它結合了上下肢訓練,每個動作都有四個八拍,不僅能鍛鍊基礎肌力,也能同時刺激反應與協調。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多人一起進行,讓運動變得不再孤單。對長者來說,運動的社交意義和身體效益同樣重要。

雖然我帶的團課長輩都能站著做動作,所以「勇骨健身操」不一定完全適用,但我可以把它安排在課程暖身,短短 15 分鐘,就足以幫助他們「開機」,安全地進入下一階段的訓練。


安全與風險管理

樂齡健身最大的重點,還是在於安全。

課程強調在開始前,一定要填寫 PAR-Q 健康問卷,這是最基本的安全把關。

而在動作設計上,則有幾個原則:

  • 運動量由小而大,動作緩慢、有節奏。
  • 透過「談話測試」搭配 RPE 量表,判斷長者是否過於吃力。
  • 隨著年齡增加,活動量應逐步下降,而不是只靠「自我感覺良好」。
  • 避免安排跳躍等震動大的動作,以免骨折風險。

這些提醒,對我未來帶課也非常重要。因為一旦安全沒顧到,所有努力都會前功盡棄。


和一般成人健身的差異

這次課程也讓我清楚看見,樂齡健身和一般成人健身的差別。

對年輕人來說,健身常常是為了外型,或追求更強的力量。但對樂齡族群,持續時間建議從 10–15 分鐘開始,由少到多,一週的頻率反而更重要。

器材方面,他們不需要很複雜的設備。毛巾、彈力帶、抗力球、椅子,都是實用的選擇。

而且,許多亞健康族群會有額外需要注意的狀況,像是關節退化、慢性病、平衡差,這些都要求教練在設計課程時更細心。


我的收穫與反思

課程結束後,我對健身的理解又多了一層。

過去我會強調健身帶來的體態改變、運動表現進步,但現在,我更看見另一個層次:運動使人更自由。

自由不是只靠外力,而是能靠自己雙腳去行走、靠自己雙手去完成日常生活。

當一個人因為運動,能延長獨立生活的時間,那就是健身所能展現的最實際的價值。


結語

樂齡健身不只是「讓長輩動一動」。

它的核心在於:

  • 維持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 建立八大體適能的平衡
  • 在安全的原則下,循序漸進

下一次當你想到「健身」時,不妨想想:這不只是年輕人的事,而是每一個人一生都需要的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les 的所思所想
2會員
7內容數
在這裡我會分享我想分享的主題,以及生活中的觀察側寫,及個人體驗(訓練、比賽、登山)。
Miles 的所思所想的其他內容
2025/08/21
前些日子,我做了一個夢。 夢裡的父親背對著我,正準備走向另一個世界。 那一刻,我沒有開口,只是靜靜看著他的背影,心裡湧起一股深沉的悲傷。 夢境中的我三十五歲,父親大約七十歲。 現實裡,我才三十四,而他還未滿六十二。 這樣的年齡差顯得不合邏輯,卻帶來了清晰的提醒:父親終將退場,而我必須學會承擔自己的
2025/08/21
前些日子,我做了一個夢。 夢裡的父親背對著我,正準備走向另一個世界。 那一刻,我沒有開口,只是靜靜看著他的背影,心裡湧起一股深沉的悲傷。 夢境中的我三十五歲,父親大約七十歲。 現實裡,我才三十四,而他還未滿六十二。 這樣的年齡差顯得不合邏輯,卻帶來了清晰的提醒:父親終將退場,而我必須學會承擔自己的
2025/08/20
恐懼的真面目 我開始察覺到,內心的想法其實會直接影響外在世界。 這個發現來自於一個很尷尬的經驗。 那天上完課,有個學生沒有跟我打招呼就直接離開了。平常他都會聊幾句,那天卻好像刻意避開我的眼神。我腦袋馬上開始轉動起來:「是不是我今天教得不好?」「他是不是覺得我很煩?」「會不會下週他就不來了?
2025/08/20
恐懼的真面目 我開始察覺到,內心的想法其實會直接影響外在世界。 這個發現來自於一個很尷尬的經驗。 那天上完課,有個學生沒有跟我打招呼就直接離開了。平常他都會聊幾句,那天卻好像刻意避開我的眼神。我腦袋馬上開始轉動起來:「是不是我今天教得不好?」「他是不是覺得我很煩?」「會不會下週他就不來了?
2025/08/19
談到訓練肌肉,就不得不提到訓練強度, 訓練強度由 重量 x 次數 x 組數 所得到的數字,藉此來追蹤訓練量。由於有組數的概念,就還要加上每一組之間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越短,強度越高,因為肌肉還不足以對抗下一組的訓練強度,反之,強度則越低,通常一組休息時間會落於 1 ~ 3 分鐘。 強度通
2025/08/19
談到訓練肌肉,就不得不提到訓練強度, 訓練強度由 重量 x 次數 x 組數 所得到的數字,藉此來追蹤訓練量。由於有組數的概念,就還要加上每一組之間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越短,強度越高,因為肌肉還不足以對抗下一組的訓練強度,反之,強度則越低,通常一組休息時間會落於 1 ~ 3 分鐘。 強度通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好久沒發文了😂 最近生活漸漸趨於平淡,雖然需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復健的狀況挺良好的,身體情況也有了不錯的進展。 唯一的煩惱是自己的體重來到了自己人生當中的最巔峰,想要飲控、想要規律運動,卻在自己過度放鬆的幾年下來,想要嚴格控管的時候變得好難好難 😭 前陣
Thumbnail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Thumbnail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Thumbnail
l   2017-2020年台灣成人的肥胖率與2016-2019年相比攀升近3%的比例,到了50.3%,相當於2位成人就有1位有肥胖症。近年,台灣的運動風氣盛行,但是肥胖的比例卻不減反增,其中是否有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因素?   繼第一季之後,運動員壯觀進場是這場超專業競賽的例行起手式。除了介紹節目
Thumbnail
l   2017-2020年台灣成人的肥胖率與2016-2019年相比攀升近3%的比例,到了50.3%,相當於2位成人就有1位有肥胖症。近年,台灣的運動風氣盛行,但是肥胖的比例卻不減反增,其中是否有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因素?   繼第一季之後,運動員壯觀進場是這場超專業競賽的例行起手式。除了介紹節目
Thumbnail
運動就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概念,沒有練習,間隔許久再次運動時,就會發現隨著年紀增長與荒廢的時間是呈正相關;像是現在身為中年大叔的我,對此感受特別深刻。 從前運用TTM進行運動鍛煉探討論文研究時,透過6個月為一期作為行為改變階段的探討,分別分為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意圖期(con
Thumbnail
運動就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概念,沒有練習,間隔許久再次運動時,就會發現隨著年紀增長與荒廢的時間是呈正相關;像是現在身為中年大叔的我,對此感受特別深刻。 從前運用TTM進行運動鍛煉探討論文研究時,透過6個月為一期作為行為改變階段的探討,分別分為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意圖期(con
Thumbnail
阻力訓練的力量:提升高齡長者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普遍的今天,尤其是對於高齡長者來說,尋找高效且經濟實惠的方式來緩解抑鬱和焦慮症狀至關重要。一項關於阻力訓練對高齡長者影響的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為改善高齡長者心理健康提供了一條具有前景的途徑......
Thumbnail
阻力訓練的力量:提升高齡長者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普遍的今天,尤其是對於高齡長者來說,尋找高效且經濟實惠的方式來緩解抑鬱和焦慮症狀至關重要。一項關於阻力訓練對高齡長者影響的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為改善高齡長者心理健康提供了一條具有前景的途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