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購挑選日用品時突如其來的感覺超級煩躁,切換各種購物平台、來來回回的比價都讓我只想大尖叫。
突然就發覺做決定其實也是一件超級消耗能量的事情,完全理解為甚麼有錢人會請秘書或助理專門處理這些事。
自從發現做決定很耗時間、能量後,我就設定了固定的時段做固定的事,這些事就只在這個規範內的時間做,其他時刻不耗費心力去處理。
以下分為三點供大家參考:
1.把做決定的時間集中,而不是隨時隨地都在做小選擇
2.把家事變成例行公事,不額外花時間思考、決定
3.五分鐘規則
1.把做決定的時間集中,而不是隨時隨地都在做小選擇
以我自己為例,我每個月10號固定網購生活用品,這一天我會檢查哪些東西需要補貨並把他們買齊,其他時刻我都規定自己不進行日用品的挑選、比價。
平常想到什麼需要買,就記在手機備忘錄,等到購物日再確認是不是必須品、我要挑選哪款,避免日常生活時常因為這類型的事分心。也不會因為突然看到廣告或想起缺東西,就掉進無止盡的比價循環裡。
2.把家事變成例行公事,不額外花時間思考、決定
像整理房間、洗衣服這種事不做不行,但拖延症發作時就會一拖再拖,但看到髒亂的環境情緒又會更差,嚴重時還會陷入「怎麼連整理這件事我都做不好?」
所以每週我會設定固定的時間來打掃,不管那天房間亂不亂衣服多不多,整理這件事我都會做。
每周四固定洗衣服、整理房間。月底固定進行洗床單、大掃除房間等。把這些行為變成例行公事,不額外花時間思考、決定。
3.五分鐘規則
遇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例如回覆一則訊息、記下腦中的靈感、填google表單、收拾髒亂的桌面。給自己三秒鐘判斷,這件事我5分鐘處理的完嗎?
是就去執行,不是就算了。
有時候去做並不累,累的時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做?」的這個狀態。
把這些猶豫轉換成行動,生活反而會變得更輕鬆。
總結來說,這些方法的核心只有兩點:
1.把決定交給規則,而不是情緒
2.把做決定的時間集中起來,而不是隨時隨地被小小的選擇消磨心力。
當日常瑣事都能依循規律完成,腦袋就會空出更多空間去思考自己真正想思考、想創造的事。心力是最最最寶貴的東西,記得把它使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生活已經有足夠多的挑戰需要面對,不要再讓買哪一牌衛生紙、洗不洗衣服這些小事讓自己心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