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lcome to Return to Light — the journey of becoming who you truly are.
歡迎來到回光養成系,一起找回自己的光,養成幸福的生活。
在這個資訊爆炸、因社群出現隨時都可以互動的時代,學會獨處,其實是一種珍貴的能力。對內向者來說,獨處不只是喜好,更是充電、整理內心的重要時光。
而對外向者來說,懂得與自己相處,也能幫助心靈找到平衡。
當我能量低時,我臉上容易沒有表情,語氣也沒有起伏,更沒有分享欲。
這時候的我,不會主動與外界互動,因為我知道那是我「回到自己」的時間。
孤獨,從恐懼變成練習
我曾經想過自己的老年生活 —— 如果沒有結婚生子,我會一個人住嗎?
要找室友嗎?會不會「孤獨死」?終活該怎麼準備?
那時,我該如何維持健康又有尊嚴的生活?
名詞解釋:
終活是「臨終活動」的簡稱,意思是到達生命終點所做的準備活動,例如安排自己的葬禮或立遺囑等等,不讓自己的後事造成家人困擾的活動。
這些問題一度讓我害怕,但後來,我慢慢明白:與其害怕孤獨,不如學會與孤獨相處。
孤獨不是敵人,它是一種訊號—— 它提醒我們去面對內心真正的需求,也讓我們學會照顧自己。
有人真的「不會獨處」嗎?
答案是,有的。有些人天生習慣靠外界互動獲得安全感,他們把熱鬧當成安定,把沉默當成焦慮。不會獨處,通常源於兩個原因:
- 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
靜下來後,那些被壓抑的情緒、遺憾、渴望會冒出來。 - 沒有被教會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
沒有培養能在獨處中得到快樂的小習慣,時間一旦空下來就會變得痛苦。
但事實是,獨處可以練習。
透過有意識的安排,任何人都可以學會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光,讓孤獨變成養分,而不是恐懼。
實用小技巧:把獨處變成幸福練習
想讓獨處變成你的「創作充電時間」?可以試試這三個方法:
1.建立個人儀式感:固定一段「無人打擾」的小時光
每天 30 分鐘,關掉手機,做你喜歡的活動
例如:寫字、畫畫、泡茶、聽音樂、遛狗,什麼事情都好。
2. 記錄內心對話:把孤獨當靈感,而不是空洞
問問自己:「如果沒有人在看,我想做什麼?」
讓這段時間回到最真實的渴望,你會發現許多創意就在安靜裡誕生。
3. 探索「微冒險」的獨處方式
獨處不一定要在家裡靜靜地待著,也可以是一場小小的冒險,
比如獨自去咖啡廳看書、到公園散步,或是嘗試一個新愛好(像烘焙、水晶或手作)。
4.為未來的自己做準備
像是閱讀、學習、健康管理、金錢規劃 —— 把獨處的時間投資在能讓你老後生活更安心的事情上。因為當內心有底氣,孤獨就不再是威脅,而是自由的象徵。
獨處,給我帶來的 3 大禮物
- 沉澱與思考
沒有外界干擾時,我能更清晰地聽見自己的心。
什麼讓我快樂?什麼對我重要?這些答案,往往在靜下來的瞬間自動浮現。
- 創作的能量
對內向者來說,輸出需要先有足夠的輸入與消化。
獨處的時光,反而像是蓄電池,讓我能帶著飽滿的靈感,再去和世界對話。
- 自我價值的回歸
當你能單純地和自己相處時,你不再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搖擺,也不再害怕空白時刻。
你開始知道,自己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從孤獨,到幸福:一種可以練習的人生態度
我也曾擔憂年老時的孤獨,擔心那時候的日子是不是會變得安靜、無聊。
但後來我發現,老年的幸福是可以提前練習的 —— 不管在人生哪一個階段,只要我們持續培養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孤獨也能變成一種柔軟的力量,推動我們去發現生活的溫度。
無論將來身邊有人或沒有人,我想,我都會活得很快樂。
因為我早已學會:
幸福,不是靠別人填滿,而是自己的獨旅,
學會與孤獨共處,人生才有更多選擇。
👇如果你想幫助書書持續創作:
📮 訂閱《書書的棉花園來信》電子報,收到更多幸福練習工具:
👉 [訂閱書書的電子報]
📘 想看更多延伸創作?追蹤方格子專欄《書書的回光私房光室》
👉 [前往專欄]
📘 成為方格子專欄《書書的回光私房光室》的贊助者
👉 [$112成為幸福練習計畫贊助者]
這是書書的IG,有什麼想法可以私訊小盒子喔:書書的棉花園
這裡是書書的棉花園
也是Return to Light(回光之旅)
分享個人成長、心靈療癒和生活儀式感
「你今天有沒有發現屬於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