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世紀十字軍的世界觀中,「騎士比武大會」(Tournament)是他們最常理解十字軍遠征的一種方式之一。
在騎士傳奇的敘述中,十字軍遠征有時會被形容成是「天堂與地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騎士比武」——當然十字軍是自命為天堂那邊的參賽者了。那麼,十二世紀、十三世紀的比武大會長什麼樣子呢?
宏大的比武賽場、看台上站滿了漂亮的紳士淑女們、四處錦旗飄揚、跟著兩名騎著馬的披掛騎士颯爽登場衝鋒——
No,不是這樣的。
根據歷史學者Jonathan Phillips的講法,上述場景在十四世紀可能差相彷彿,但在第三次、第四次十字軍之間(十二、三世紀之交),騎士比武大會是這樣的:
一、首先,約定地點:荒野?田野?農村?哪都可以。
二、集結你的人馬,兩邊各自站一兩百人。
三、大家全副武裝,拿好真的會把人宰掉的劍、槍等各式武器
四、兄弟們!衝殺啊!
——咦?這看起來更像械鬥吧?
沒錯,此時的騎士比武大會比起「以武會友」,真刀真槍的「戰爭演習」性質更濃厚。這是活生生的無規則終極亂鬥。
理論上來說,這些比武大會是要「擒拿對手」來致勝,但雙方亂戰成一團時,「意外」發生的頻率相當高,在比武大會中傷殘致死的人不在少數。
例如,曾經囚禁獅心王理查的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就在一場比武大會中被馬壓傷,傷口後來細菌感染,生了壞疽而死。
當然,既然意外死亡這麼頻繁,而騎士之間新仇舊恨本來就不在少數,於是比武之中,分外眼紅:「這小子上個月調戲我老婆!」、「他搶我的莊稼!」「一不小心」把對手給宰了也不是沒可能。
反正事後這麼說就行了:
「抱歉,這劍揮得稍微大力了億點點。」
&
資料來源:
Jonathan Phillips,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