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十字軍副本,法國國王中離下線,886!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阿卡圍城戰」是第三次十字軍前半段的高潮,十字軍在1191年7月終於大勝,薩拉丁軍心大沮,十字軍則士氣爆棚。在高奏凱歌的當下,不少行伍之間的十字軍,大概心裡都有個美好的景象:

他們將在法國「尊嚴王」菲力,和英國「獅心王」理查的帶領下,重奪耶路撒冷!God wills it!

然而,這個美夢不到十天就結束了。在7月22日,菲力國王說他不幹了,要打道回府。

尊嚴王菲力之所以撤軍,有很多神神怪怪的猜測。

有人說獅心王理查捏造了菲力兒子早逝的傳聞,想要逼他回家。

也有人說他在近東大病一場,無力再打下去。

也有人鄙視地說,尊嚴王菲力大名鼎鼎,原來是懦夫一個。

英國的歷史學者Thomas Asbridge則推測,菲力之所以這時候撤走,是因為在他心中,他首先是「卡佩王朝的國王」,然後才是「十字軍」。

而法國在那時候,有一大片領地,忽地成為菲力可以爭奪的地盤:法蘭德斯。

在阿卡圍城戰中,法蘭德斯伯爵戰死了。而他的領地中的阿圖瓦(Artois),是菲力可以宣稱繼承權的。

所以,菲力之所以走人,是因為他想要趕快把這塊地盤拿下來,加強法國國王的聲勢。

至於十字軍,我想,菲力可能覺得,他都千里迢迢過來,參過戰、出過力了,也算盡過責任了。總可對公眾有個交代。

然而,十二世紀的歐洲,多數人不是這樣想事情的。

中世紀的很多編年史家並沒有原諒他,將他撤走看作是人生的一大污點。

許多法國領主更拒不從命,繼續留在近東,要跟著理查打十字軍。

這次撤軍,就讓理查獨享了第三次十字軍領袖的美名,而菲力從此在第三次十字軍史上,遁入相當角落的地位。連他在阿卡城圍城的貢獻都不太有人記得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即使菲力不是個完美的十字軍,他經營國家的本事卻高出理查甚多。

理查統治英格蘭期間,幾乎從未踏足這塊土地,還抽取大量稅金供作戰爭經費使用。直言的說:理查對英國乃至「金雀花帝國」,都是不及格的君主。

相反地,卡佩王室的力量則在菲力手下,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卡佩的明君之一。他被人稱作「尊嚴王」,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從時人的評價,我們可以意識到,作為君主,優先「十字軍」才能受到西歐推崇。

十二世紀還遠遠不是馬基維利「君主論」的時代,更別說民族國家了。

因而,或許對西歐十二世紀的觀點來說,在十字軍這個議題上,菲力只是個圖利卡佩家族的自私之徒,理查才是為了基督教世界公益而戰的高貴君主吧……

&

圖片:尊嚴王任內的法蘭西內部勢力變化。紅色:英國的安茹王朝,藍色:直屬於法國國王的領地,綠色:其他名義上法國國王的附庸領主,黃色:教會領。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Territorial Conquests of Philip II of France.png"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帶島嶼人的多語練習帳 的沙龍
212會員
1.1K內容數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2025/07/16
在薩拉丁打下耶路撒冷後,十字軍在近東的港口,就成為接下來雙方兵家必爭之點。 即使奪下了「聖城」,但若還有向著地中海開放的海港,那麼十字軍潮水般湧入近東的陰影就永遠存在。拔到這些向釘子一樣插在伊斯蘭世界的橋頭堡,對薩拉丁的帝國是必要之務。 薩拉丁原本的焦點,應該是要打下城防極為堅固的泰爾港(Tyr
Thumbnail
2025/07/16
在薩拉丁打下耶路撒冷後,十字軍在近東的港口,就成為接下來雙方兵家必爭之點。 即使奪下了「聖城」,但若還有向著地中海開放的海港,那麼十字軍潮水般湧入近東的陰影就永遠存在。拔到這些向釘子一樣插在伊斯蘭世界的橋頭堡,對薩拉丁的帝國是必要之務。 薩拉丁原本的焦點,應該是要打下城防極為堅固的泰爾港(Tyr
Thumbnail
2025/06/27
中世紀的十字軍運動有強烈的群眾煽動性質。反過來說,要動員群眾,最怕的就是「空氣突然安靜」,台上講得慷慨激昂,台下大家不知做何反應。 而這點在史上第一個「十字軍宣講」,教宗烏爾班二世的宣講,尤其嚴重。 為什麼呢?恰恰是因為這是「第一個十字軍宣講」,不像以後的十字軍宣講有前例可循,台下的人聽完之
Thumbnail
2025/06/27
中世紀的十字軍運動有強烈的群眾煽動性質。反過來說,要動員群眾,最怕的就是「空氣突然安靜」,台上講得慷慨激昂,台下大家不知做何反應。 而這點在史上第一個「十字軍宣講」,教宗烏爾班二世的宣講,尤其嚴重。 為什麼呢?恰恰是因為這是「第一個十字軍宣講」,不像以後的十字軍宣講有前例可循,台下的人聽完之
Thumbnail
2025/06/14
今日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在中世紀,曾經是伊斯蘭世界最繁華的城市,貴為奧瑪雅王朝的首都。直到十二世紀,該城依然餘威猶存,是當時黎凡特城邦中最強大的城市之一。因而,當第二次十字軍放棄攻擊艾德薩、要選擇新目標時,很自然地就把眼光投到這座歷史名城之上。 這一次遠征浩浩蕩蕩,有法王路易七世的法蘭西軍隊,
Thumbnail
2025/06/14
今日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在中世紀,曾經是伊斯蘭世界最繁華的城市,貴為奧瑪雅王朝的首都。直到十二世紀,該城依然餘威猶存,是當時黎凡特城邦中最強大的城市之一。因而,當第二次十字軍放棄攻擊艾德薩、要選擇新目標時,很自然地就把眼光投到這座歷史名城之上。 這一次遠征浩浩蕩蕩,有法王路易七世的法蘭西軍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信仰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Thumbnail
在公元863年,各以羅馬與君士坦丁堡為首的基督教,再次陷入分裂。原因是皇帝米海爾三世任命的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烏一世,不得教宗認可。雙方於是互相開除教籍,史稱佛提烏分裂(Photian schism) 雙方都唇槍舌劍,用信件作激烈的筆頭攻擊。根據教宗尼可拉斯一世的回信,皇帝說教宗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