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挺胸,不只是姿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抬頭挺胸」, 一句在中文裡再熟悉不過的口令。 從小到大,我們聽過無數次, 無論是在課堂上、在運動場上, 甚至在日常裡提醒自己「站好一點」。 大多數人理解這句話的方式很簡單: 把頭抬高一點,把胸口打開一點。 外表看起來比較挺直, 彷彿整個人也因此更有精神。 但對我來說, 這句話的意義後來徹底改變了。 --- 從生活裡開始的覺察 我並不是先在球場上發現的, 而是先在日常生活裡。 騎機車的時候、走路的時候、打坐的時候, 我開始嘗試把注意力往內放。 慢慢地,我注意到一個關鍵: 丹田與太陽神經叢之間的距離。 當這段距離塌縮時, 整個身體的張力會孤單地壓在下背。 下背像是在孤軍奮戰, 久而久之也成了我長年的痠痛來源。 但當這段距離被「拉開」時, 張力會同時分散到胸口與背部。 下背不再一個人承受, 而是由上半身共同分擔脊椎直立的負荷。 就在這樣的覺察裡, 我第一次明白: 原來我的慢性下背痛, 其實不是單純來自下背本身, 而是來自「上半身沒有參與」。 --- 帶進高爾夫 後來,我把這個覺察帶進了高爾夫。 當我在準備揮桿的時候, 我一樣以丹田與太陽神經叢作為參照。 在設定站位時, 我會注意這段距離是被拉開,還是塌縮。 當它拉開時, 下背與胸口同時承擔張力, 整個身體處於一種更穩定的狀態。 當它塌縮時, 張力只落在下背, 揮桿過程也因此更容易失衡。 外在看起來, 同樣都是「抬頭挺胸」。 但內在的經驗, 卻完全不同。 --- 往內看的滋味 這就是我所說的「往內看」。 不是去想更多, 而是去感覺更多。 去感覺太陽神經叢是塌縮還是延展, 去覺察張力是被孤立還是被分擔, 去發現準備動作究竟帶來平衡,還是不平衡。 高爾夫的揮桿, 從來不只是外在的姿勢。 真正的起點, 是在揮桿之前, 在內在條件是否具足。 --- 更大的意義 「抬頭挺胸」, 看似一個簡單的姿勢口令, 最後卻成為我回到身體的入口。 它讓我理解到: 當上半身真正參與, 下背不再獨自承受, 整個人會感覺更輕盈、更自由。 在高爾夫裡, 這份覺察意味著揮桿不再需要「控制」, 而是從正確的條件中自然浮現。 在生活裡, 這份覺察則讓我逐漸解開了慢性下背痛的謎團, 並找到與身體更和諧的相處方式。 --- 結語 「抬頭挺胸」, 不再只是外在的姿勢, 而是一場內在的探索。 這就是我在高爾夫裡所理解的: 揮桿不是從球桿開始, 而是從身體內在條件的建立開始。 當內在與外在真正對齊, 動作不再是被「做出來」的, 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生」。 --- ✍️ Swa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格友#6883c的沙龍
0會員
16內容數
格友#6883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一個球員,在下桿時用心去想: 「我要把右手肘收進來。」 另一個球員,在準備時調整關節配置, 讓右手肘在下桿時自然貼近身體。 在影片上,兩者看起來可能一樣。 但內在的實相,完全不同。 一個在追逐動作。 一個在營造條件。 --- 三十多年裡,我都是第一種球員。 我用頭腦去想揮桿, 試圖用
2025/09/11
一個球員,在下桿時用心去想: 「我要把右手肘收進來。」 另一個球員,在準備時調整關節配置, 讓右手肘在下桿時自然貼近身體。 在影片上,兩者看起來可能一樣。 但內在的實相,完全不同。 一個在追逐動作。 一個在營造條件。 --- 三十多年裡,我都是第一種球員。 我用頭腦去想揮桿, 試圖用
2025/09/08
--- 最初的發現 有時候我會想像—— 第一個人打出「壓低球飛行」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情境? 那時候沒有教科書, 沒有系統化的練習, 更沒有一堆理論。 或許只是某位球友在球場上不斷嘗試, 感受身體的動作, 觀察球的反應, 調整到某個瞬間,突然「成功了」。 那個瞬間,一定是純粹的「
Thumbnail
2025/09/08
--- 最初的發現 有時候我會想像—— 第一個人打出「壓低球飛行」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情境? 那時候沒有教科書, 沒有系統化的練習, 更沒有一堆理論。 或許只是某位球友在球場上不斷嘗試, 感受身體的動作, 觀察球的反應, 調整到某個瞬間,突然「成功了」。 那個瞬間,一定是純粹的「
Thumbnail
2025/09/05
高爾夫球手最執著的話題之一,就是「揮桿順序」。 大家爭論到底是髖部先?肩膀先?還是手先? 但順序並不是靠記憶步驟拼湊出來的。 它取決於身體兩個核心之間的關係。 --- 兩個核心 1. 下核心 —— 道家稱為「丹田」,位於肚臍下方,是身體穩定和平衡的根。 2. 上核心 —— 太陽神經叢
Thumbnail
2025/09/05
高爾夫球手最執著的話題之一,就是「揮桿順序」。 大家爭論到底是髖部先?肩膀先?還是手先? 但順序並不是靠記憶步驟拼湊出來的。 它取決於身體兩個核心之間的關係。 --- 兩個核心 1. 下核心 —— 道家稱為「丹田」,位於肚臍下方,是身體穩定和平衡的根。 2. 上核心 —— 太陽神經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人生 就像撐竿跳一樣 你 沒有經過練習 肯定摔好幾回 總是 跌跌撞撞 受盡多少傷才學乖 但 怕而退縮 只有讓自己停滯 要有一顆 勇往直前的心 用你 摯熱的心 正面的思維 微笑面對 寬容看待 觀看學習 跌不怕 怕得是從此放棄 那你喪失的是成長的機會 人生 不會從來 也無法洗牌
Thumbnail
人生 就像撐竿跳一樣 你 沒有經過練習 肯定摔好幾回 總是 跌跌撞撞 受盡多少傷才學乖 但 怕而退縮 只有讓自己停滯 要有一顆 勇往直前的心 用你 摯熱的心 正面的思維 微笑面對 寬容看待 觀看學習 跌不怕 怕得是從此放棄 那你喪失的是成長的機會 人生 不會從來 也無法洗牌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決定讓眼鏡和眼睛倒立。 你說,倒立是為了什麼?我很保守的使用臉部表情,且怯聲的說:這是訓練自己,去理解所有的不合理的一種人情味,人情味是比較偏鄉村風的。 如果足夠田野,就不再拘泥字裡行間的氣氛,我們的住處與衞生間,若要深究箇中的不同,那我的優勢即是我的浪漫主義高過你一顆頭。 但
Thumbnail
決定讓眼鏡和眼睛倒立。 你說,倒立是為了什麼?我很保守的使用臉部表情,且怯聲的說:這是訓練自己,去理解所有的不合理的一種人情味,人情味是比較偏鄉村風的。 如果足夠田野,就不再拘泥字裡行間的氣氛,我們的住處與衞生間,若要深究箇中的不同,那我的優勢即是我的浪漫主義高過你一顆頭。 但
Thumbnail
本文講述瞭如何培養自信和氣場。透過肢體語言和心理學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在面對挑戰和焦慮時如何保持最佳狀態的技巧。
Thumbnail
本文講述瞭如何培養自信和氣場。透過肢體語言和心理學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在面對挑戰和焦慮時如何保持最佳狀態的技巧。
Thumbnail
欸,你很好,不管你做什麼決定都是你自己的事!(你要有這種自我肯定的自信)我覺得不好的事,也是我覺得的事!沒有人覺得「你都不好」,也沒有人說「我覺得這樣比較好,你就要這樣!」不要急著想要讓別人認同自己!
Thumbnail
欸,你很好,不管你做什麼決定都是你自己的事!(你要有這種自我肯定的自信)我覺得不好的事,也是我覺得的事!沒有人覺得「你都不好」,也沒有人說「我覺得這樣比較好,你就要這樣!」不要急著想要讓別人認同自己!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培養敞開的生命態度和生活作為,以及培養信念、感恩和內在的清晰度的重要性。表達了成為吸引他人和周遭事物的中心,並實現完整表達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培養敞開的生命態度和生活作為,以及培養信念、感恩和內在的清晰度的重要性。表達了成為吸引他人和周遭事物的中心,並實現完整表達自己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