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惡夢輓歌:黑死病如何帶領歐洲從死亡走向重生

趴趴造-avatar-img
發佈於歷史文化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中世紀補給包11》, by papazaotravel

前言

raw-image

布魯赫爾的名作《死亡的勝利》反映了中世紀歐洲社會面對瘟疫的劇變(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1562年)

如果要說中世紀最黑暗的時刻,那一定非黑死病莫屬。在衛生觀念幾乎不存在的14世紀,黑死病就像是一場無聲無息的死亡風暴,奪走了歐洲無數人的性命。死神不分貴賤,無論是平民、修道士或是貴族與富豪,都難逃其毒手。社會被絕望籠罩,彷彿敲響了末日的喪鐘。

然而,黑死病真的只留下死亡與恐懼嗎?不妨讓我們穿越回14世紀,看看歐洲如何在一波波浩劫之後,重新振作,並在痛苦與混亂中重建秩序,邁向新時代。

摘要

  1. 關於黑死病
  2. 傳播路線
  3. 體液說與瘴氣說
  4. 療法
  5. 古典醫學
  6. 瘟疫醫生
  7. 仇恨
  8. 防疫
  9. 十日談
  10. 影響

1.關於黑死病

raw-image

腺鼠疫導致手指末端變黑壞死(公有領域)

黑死病其實是一種鼠疫,由嚙齒類動物(如老鼠)體內的鼠疫桿菌引起。跳蚤叮咬感染的老鼠時,細菌會在跳蚤腸道內繁殖,使血液凝固並堵塞消化道,迫使跳蚤反覆吸血與吐血(白話文:胃被卡住,導致沒辦法把東西吃進去,然後好餓喔只好又吃又吐一直試)。

raw-image

(示意圖)圖中呈現《出埃及記》十災之一的畜疫災(1411年)

當跳蚤叮咬人類,可能將帶有鼠疫桿菌的血液吐入人體內。這些細菌會在人體內繁殖,侵入淋巴系統,透過血液擴散全身。典型症狀包括高燒、淋巴腺腫大(腺鼠疫)、凝血異常、皮膚與組織變黑壞死(敗血性鼠疫),以及咳血與呼吸困難等(肺鼠疫)。腺鼠疫致死率達六成,肺鼠疫與敗血性鼠疫甚至接近百分之百。

一旦受到感染,宿主還可能進一步藉由飛沫、體液接觸(血液或膿液),甚至是帶有病菌的物品(如衣物、被褥)傳染給其他人。

小提醒:黑死病泛指鼠疫,不過在當今語境更多指1347至1351年所爆發的鼠疫。

2.傳播路線

raw-image

聖巴斯弟盎向耶穌懇求饒恕一位在查士丁尼瘟疫中受折磨的掘墓人(Josse Lieferinxe,1497-99年)

歷史上曾爆發三次大規模鼠疫。第一次的鼠疫大流行發生於公元6世紀,又被稱為君士坦丁堡瘟疫(查士丁尼瘟疫)。據說是埃及商船夾帶染病的老鼠進入拜占庭,使疫情迅速蔓延至整個地中海地區。死亡人數高達1500萬人。這場瘟疫重創正值收復失地運動的拜占庭,從此一蹶不振(好不容易都要爬起來了,幫qq)。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則發生於19世紀的雲南,中國、印度、印尼等地因人口稠密,成為此次瘟疫的重災區。疫情一路持續到20世紀中期,也奪走超過千萬人的性命。

raw-image

1347年至1353年,黑死病的擴散(公有領域)

然而,無論是第一次還是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死亡規模都遠遠不及第二次的「黑死病」。1347年至1351年間,黑死病肆虐歐洲,並在之後反覆爆發幾次,直至17世紀才逐漸平息。全球估計死亡人數達7500萬至2億人,歐洲則損失了三到四成的人口(約2500至3000萬)。

小提醒:這裡的死亡人數僅為推測。當時歐洲正從溫暖期進入小冰期。暖期期間人口急速增加,但隨著小冰期到來,糧食減產,引發「大饑荒」,人們生活品質下降,可能加劇了當時的人口衰退。

推測此次黑死病起源於中亞草原,由蒙古軍西征或貿易商隊經絲綢之路傳入歐洲。蒙古軍在西征時曾抵達黑海的卡法城,這裡是當時東西貿易的重要中轉站(也是熱那亞的勢力範圍)。據說蒙古軍圍城期間爆發瘟疫,大量士兵死亡。為了削弱守軍,他們將染病的屍體放在投石器上拋入城內(另類生化武器?),屍體飛散四處,間接把鼠疫帶入城中。當然比較合理的推測是商船或商人將帶有病菌的老鼠、跳蚤及物品帶入城內。

總之不管哪種說法,卡法成為了歐洲災難的根源,中世紀衛生條件落後,老鼠與跳蚤肆意滋生,而染病者本身又能透過接觸與飛沫將病原傳染他人,種種因素交織,使得疫情如野火般迅速蔓延。卡法城在黑死病的侵襲後滿目瘡痍,倖存的熱那亞人登上商船逃離,將瘟疫帶到君士坦丁堡,並進一步透過貿易路線向外擴散。

raw-image

1346年至1353年間黑死病在歐洲的擴散路線(Flappiefh;維基百科;CC BY-SA 4.0)

起初受到衝擊的是義大利半島,西西里、威尼斯、熱那亞、比薩與佛羅倫薩等地,由於這些城市大多是貿易港口,人員與貨物流動頻繁,成為最早的受災區。隨後,法蘭西、英格蘭、神羅和歐洲各地相繼淪陷,疫情甚至遠及北非和東斯拉夫諸公國,沒有人能倖免。

raw-image

圖爾奈的居民正埋葬黑死病的受難者(1353年)

瘟疫雖然不分貴賤,但身份與財力卻決定了生存機會。大多王室、貴族、高階神職人員選擇離開擁擠的城市,躲進鄉間莊園自我隔離。相比之下,社會底層的百姓,包括農人、工匠與修士,只能留在疫病肆虐的城市裡,成為黑死病的主要犧牲者。

那些無人收殮的亡者,被隨意棄置在巷弄與教堂門口。久而久之,城市的街道與廣場堆滿屍體,腐爛的氣息瀰漫空中,令人幾乎窒息。整座城鎮都被死亡囚禁,再也看不見往日的生機。

▶︎延伸閱讀:拜占庭帝國興衰史

3.體液說與瘴氣說

raw-image

古希臘的古典元素火、 風、水、地(Mjss;維基百科;CC BY-SA 3.0)

raw-image

四大體液,順時鐘依序為為黃膽汁、黑膽汁、黏液、血液(公有領域)

中世紀的人們對傳染病幾乎一無所知,並將它視為上帝的懲罰。恐懼之下,群眾紛紛懺悔禱告,有人甚至在城市街道上遊行,用鞭子抽打自己以求神明寬恕。但這樣的舉動不僅無法阻止瘟疫,反而因長期暴露於疫區,使疫情進一步惡化。

raw-image

16世紀德國的一幅插圖展示了四體液說,分別為黏液(Flegmat)、血液(Sanguin)、黃膽汁(Coleric)和黑膽汁(Melanc),四種體液按照特質與性別區分(1574年)

當時也有人試圖從醫學與占星學的角度解釋黑死病。中世紀醫學知識多承襲自古希臘學者希波克拉底提出的「體液平衡學說」。這套理論認為人體的健康與疾病取決於四種體液的平衡:血液、黏液、黃膽汁與黑膽汁。

人體出現問題時,可能是受星象或濕熱及乾冷的環境影響,導致體內某種體液過多或不足。這套理論往往與「瘴氣說」結合。當時的人相信黑死病是由空氣中瀰漫的腐敗毒氣引起的,這些瘴氣一旦被吸入體內,就會擾亂四體液的平衡。醫生常見的「放血治療法」便是基於這樣的理論,認為透過排出體內的壞血即可恢復健康。

同時,醫生也會參照星象判斷病情或決定治療時機,換句話說:診斷看星象,治療等吉時。

▶︎延伸閱讀:古希臘名人一次看

4.療法

raw-image

放血療法(1340年)

中世紀對黑死病的療法千奇百怪,但目的都是為了恢復體液平衡、驅散瘴氣。比較溫和的做法包括隨身攜帶藥草香囊,或燃燒藥草淨化瘴氣;激烈一些的治療則有切除及烙燒腫塊、放血(如放水蛭)、催吐,或吃瀉藥以排出體內的不良體液。

至於口服療法,草藥只是最基本的,有時還包括尿液或糞便(也可能用來塗抹患處)。若是有錢人,則可能會購買由金屬與礦物磨製成的藥粉服用,成分從貴重的金、罕見的祖母綠,到致命的砷應有盡有。不過患者服用後往往中毒或脫水,導致病情惡化。

還有些療法特別獵奇,例如把公雞臀部的毛拔光,然後敷在患者的腫塊與黑斑上,據說這樣能吸走體內的不良體液。如果雞死了就再用一隻(雞:龜缸哎),直到患者康復(就比比看是誰先死)。

這些療法絕大多無效,甚至有害,可以說間接害死更多人。

5.古典醫學

當時醫學之所以如此,背後可能與缺乏醫學經驗、神學及道德受限有關。自古希臘到古羅馬時期,人體解剖基本被禁止。即便是希波克拉底或蓋倫這樣的醫學大師,也只能透過解剖動物屍體來建立對人體生理的初步認識。這也代表即使他們的理論有錯,後人也難以驗證。例如人體內並不存在黃膽汁或黑膽汁,或男女肋骨根數相同。

在中世紀,醫學教育主要掌握在教會與教廷手中,這使宗教與醫學邊界模糊。此外,解剖人體或隨意放血在教廷眼中都是不敬的行為,因為人是上帝的創造物。由於缺乏對人體的直接觀察,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醫學的發展。

所以即便是看似相對前衛的醫療領域,仍充斥著你我都不敢相信的觀點和偏方。

小補充:過去認為男生肋骨數少於女生,這種推測可能是出自於《創世紀》,上帝取走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夏娃。

6.瘟疫醫生

raw-image

17世紀瘟疫爆發期間,醫生所穿的防護服(1656年)

在黑死病蔓延的城市中,瘟疫醫生成了特殊的存在,他們專門為病患看診治療,但多數人只是剛出道的見習醫生,有的甚至沒受過正規醫學訓練。何況當時染疫人口龐大,染病的醫生也不少,醫療需求遠遠超過供給,醫生的水準自然參差不齊。所以當時聘請醫師問診就像是在抽卡一樣,全憑運氣跟財力(看你怎樣死得比較輕鬆)。

人們印象中的瘟疫醫生,通常穿著打蠟的皮革長袍,頭戴禮帽,手持木棍,最引人注目的是臉上那猶如惡魔的鳥喙面具。這套裝扮看起來詭異,實則達到了防疫效果。醫生全身包緊緊使其避免暴露於疫區,打蠟的皮革外衣就像是防疫服,能阻隔跳蚤的叮咬和外界接觸。木棍是用來看診的,能和病患保持距離(戳戳)。面具的鳥喙處則裝有燃燒過的香料、藥草,據說能過濾瘴氣,此外面具眼部還加裝玻璃片,也能避免接觸病菌。

不過「鳥嘴瘟疫醫生」的造型並非誕生於黑死病時代,這套防護服是直到17世紀才由法國醫師夏爾·德·洛爾姆設計出來。14世紀的瘟疫醫生可能只穿著某些簡易的防護裝備,甚至未必配戴鳥嘴面具。只是這種詭異的形象在後期藝術的渲染下,逐漸成為黑死病的象徵。

7.仇恨

raw-image

這幅14世紀描繪了1349年猶太人被火刑處死的手稿插圖(1352年)

黑死病讓人們長期活在壓抑與恐懼之中,這些無法宣洩的能量最終被投向了無辜的猶太人。由於猶太社群自立成居,擁有獨立的生活系統,加上猶太教注重潔淨儀式,例如進食前必須洗手,無形中降低了染病風險,達到某種隔離效果。

猶太人的宗教差異與相對較低的染疫比例,使他們被基督徒視為異端,這種偏見加劇了社會對他們的歧視與敵意。有人指控猶太人在井水投毒,隨著恐懼與憤怒蔓延,謠言迅速傳開,最終引發暴力事件。即便當時教宗禁止傷害猶太人,歐洲各地的猶太社群仍遭到攻擊與屠殺,有些人甚至被活活燒死。

8.防疫

雖然在治療上難有突破,但大量的死亡案例也讓大家發現些規律,例如那些比較常與病患接觸的人更容易染上黑死病,讓隔離觀念開始萌芽。而瘴氣理論雖不符合現代科學,概念卻與傳染病的傳播不謀而合。人們認為瘴氣源自垃圾、屍體或濕熱環境(濕熱會破壞體液平衡),因此城市及個人衛生開始受到重視。

當時的醫生建議定期以水或醋清潔病患房間,或在公共場所焚燒香料或垃圾、清理排水道,以驅散腐敗空氣並維持衛生。屍體處理也開始有規範,避免暴屍街頭。另一方面,集體活動如結婚、彌撒在部分地區也受到限制。這些措施在都無意中抑制了疫情的蔓延。

1377年,位於今克羅埃西亞的拉古薩率先頒布隔離政策,要求入港者先在港外停留觀察四十天。這一制度後來被威尼斯、馬賽等海上城市借鑑並加以推廣。英文「隔離檢疫」(Quarantine)一詞,即源自義大利語 Quaranta giorni,意指四十天。而「四十天」在宗教上也具有特殊含義,例如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時禁食四十天,摩西則在西奈山上停留四十天以接受上帝的啟示。這些象徵賦予了隔離另一層涵義。

後期歐洲相繼出現專門收容病患的瘟疫屋(Pest House)等隔離設施,其中威尼斯的隔離島最具代表。有趣的是,米蘭和波蘭相比其他地區,受到黑死病的影響相對較輕。米蘭明明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卻成功逃過一劫,可能是因為疫情爆發時政府便下令封城,並嚴格限制人流進出。據說當時僅有三戶人家受到感染,而政府的對策是直接封死這三戶人的住所。另一邊的波蘭據說也實施了嚴格的封鎖政策。

 隨著城市逐漸推行檢疫隔離和公共衛生等措施,黑死病的影響逐漸變小。雖然黑死病在接下來的幾百年間沒有完全消失,仍在各地反覆爆發,但透過前人的經驗,人們已經慢慢發展出一些有效的防疫對策。

9.十日談

raw-image

1348年佛羅倫斯爆發的瘟疫,描繪自薄伽丘《十日談》(L. Sabatelli)

文藝復興先驅薄伽丘誕生於14世紀的佛羅倫斯,他在《十日談》的序言描繪了大量關於黑死病的景象。這部文學創作可能結合了作者對瘟疫的親身經歷,成為後人理解當時黑死病的重要參考。以下筆抓出幾個段落給大家看看,文中內容大多反應了當時的情景與思想,有興趣的可以到十日談 - 繁體中文書庫閱讀全文:

天體運行與宗教觀

這場瘟疫不知道是受了天體的影響,還是威嚴的天主降於作惡多端的人類的懲罰;它最初發生在東方,不到幾年工夫,死去的人已不計其數;而且眼看這場瘟疫不斷地一處處蔓延開去,後來竟不幸傳播到了西方。

黑死病病徵

染病的男女,最初在鼠蹊間或是在胳肢窩下隆然腫起一個瘤來,到後來愈長愈大,就有一個小小的蘋果,或是一個雞蛋那樣大小。一般人管這瘤叫“疫瘤”,不消多少時候,這死兆般的「疫瘤」就由那兩個部分蔓延到人體各部分。這以後,病徵又變了,病人的臂部、腿部,以至身體的其他各部分都出現了黑斑或是紫斑,有時候是稀稀疏疏的幾大塊,有時候又細又密;不過反正這都跟初期的毒瘤一樣,是死亡的預兆。

傳染性

有一天,我親眼看到有這麼一回事:大路上扔著一堆破爛的衣服,分明是一個染病而死的窮人的遺物,這時候來了兩頭豬,大家知道,豬總是喜歡用鼻子去拱東西的,也是合該它們倒楣,用鼻子把那衣服翻了過來,咬在嘴裡,亂嚼亂揮一陣,隔不了一會,這兩頭豬就不住地打起滾來,再過了一會兒,就像吃了毒藥似的,倒在那堆衣服上死了。

瘟疫景象

照向來的風俗說來(現在也還可以看到),人死了,親友鄰居家的女眷都得聚集在喪事人家,向死者的家屬吊唁;那家的男子們就和鄰居以及別處來的市民齊集在門口。隨後神父來到,人數或多或少,要看那家的排場而定。棺材由死者的朋友抬著,大家點了一支蠟燭,拿在手裡,還唱著挽歌,一路非常熱鬧,直抬到死者生前指定的教堂。但是由於瘟疫越來越猖獗,這習俗就算沒有完全廢除,也差不多近於廢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種新的風氣。病人死了,不但沒有女人們圍繞著啜泣,往往就連斷氣的一剎那都沒有一個人在場。真是難得有幾個死者能得到親屬的哀傷和熱淚,親友們才不來哀悼呢——他們正在及時行樂,在歡宴,在互相戲謔呢。
每天,甚至每小時,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屍體運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墳地再也容納不下了,尤其是有些人家,按照習俗,要求葬在祖墳裡面,情形更加嚴重。等墳地全葬滿了,只好在周圍掘一些又長又闊的深坑,把後來的屍體幾百個幾百個葬下去。就像堆積船艙裡的貨物一樣,這些屍體,給層層疊疊地放在坑裡。只蓋著一層薄薄的泥土,直到整個坑都裝滿了,方才用土封起來。

10.影響

如果說黑死病帶來的是死亡與毀滅,那它同時也點燃了啟蒙的火種,間接推動歐洲社會在思想、文化與醫學上的轉變,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

教會在此次瘟疫下失能,大量神職人員染病身亡,宗教儀式無法帶來救贖,使人們開始質疑教會權威,為幾百年後的宗教改革埋下種子。

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流失,撼動了中世紀的封建社會。勞動力短缺迫使領主提高工資、放寬制度,農奴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部分農民離開莊園到城市發展,透過經商和手工業累積財富。歐洲經濟結構出現改變,逐漸從莊園體制,慢慢轉向商業社會。

隨著平民逐漸富有,貴族對他們的控制也就減弱了(白話文就是老子有錢才不要當社畜,不過這種現象僅限於西歐地區)。有錢的平民開始透過消費來展現身份和追求享樂(如打扮、飲食)。為了維持社會階級差異、制止叛離宗教美德的奢靡風氣,各地相繼頒布禁奢令,例如禁止平民仿效貴族的服飾打扮。

享樂主義的興起反映了人們對個人價值的重視,文藝復興已慢慢成形。在薄伽丘的《十日談》中,文學不再只用於歌功頌德,更多是描繪人性的世俗慾望與生活樂趣,這也讓他被譽為文藝復興的先驅之一。

而最重要的還是檢疫制度化、公共衛生受到重視。檢疫屋、隔離島與隔離制度的建立,使人們在後續的疫情中能有更有效的防治傳染病擴散。

▶︎延伸閱讀:封建制度如何塑造歐洲

結語

黑死病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天色驟暗,烏雲壓頂,曾經的繁華景象被沖得支離破碎,城市像被神遺棄的人間煉獄。可是在最沉重的陰霾過後,太陽終究再次露臉。14世紀的歐洲正是如此,人們在苦難中掙扎,卻也在劫後餘生孕育出新的希望與思想,接下來的歐洲將迎來一個嶄新時代......。

你可能也喜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趴趴造學習筆記
0會員
53內容數
用360度視角探索全世界,以下是我的生活紀錄和******學習筆記******。
趴趴造學習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9/14
眼看法蘭西國勢蒸蒸日上,接下來幾次巴黎的進攻卻沒有好結果。而貞德與查理七世在策略上也出現分歧,後來貞德在未經國王允許下,擅自出兵前往康比涅,結果寡不敵眾,遭勃根地公爵俘虜。英格蘭聽聞消息後,花了一大筆錢終於要到了貞德。
Thumbnail
2025/09/14
眼看法蘭西國勢蒸蒸日上,接下來幾次巴黎的進攻卻沒有好結果。而貞德與查理七世在策略上也出現分歧,後來貞德在未經國王允許下,擅自出兵前往康比涅,結果寡不敵眾,遭勃根地公爵俘虜。英格蘭聽聞消息後,花了一大筆錢終於要到了貞德。
Thumbnail
2025/09/14
王太子查理被迫接手政務,首要處理的是爸爸被抓的問題。最後他與英格蘭談判,簽下了《布勒丁尼條約》,法蘭西除了得割讓半個阿基坦給英格蘭(注意是割地,不是封地),還要提供300萬金幣贖回國王。300萬可以分期,也可以先讓國王回去,但要留三個國王的兒子當人質,直到繳清錢,戰爭暫時告一段落。
Thumbnail
2025/09/14
王太子查理被迫接手政務,首要處理的是爸爸被抓的問題。最後他與英格蘭談判,簽下了《布勒丁尼條約》,法蘭西除了得割讓半個阿基坦給英格蘭(注意是割地,不是封地),還要提供300萬金幣贖回國王。300萬可以分期,也可以先讓國王回去,但要留三個國王的兒子當人質,直到繳清錢,戰爭暫時告一段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直到19世紀下半麻醉藥與抗菌藥才問世。 現在的醫療發達,現在的人逐漸遺忘在過去的年代,「治病」與「痛苦」幾乎是同義詞。現代的醫療時常標榜「無痛」,我是連做醫美都喊痛的人…… 在19世紀以前,人家是生命的鬥士,醫生則是科學的先驅,而非現在醫護過勞。   這本書除了彙整了歷史上荒誕、怪奇的病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韓國的醫師集體罷工嚇壞大家,但維京時代連嚴格意義的醫師都沒有。那維京人生病、受傷的時候怎麼辦呢?求神問卜免不了,另一方面,從薩迦文獻中可知,當時的北歐人普遍都有一些基本的醫療常識,戰士們也多少知道大限是否將至。
Thumbnail
韓國的醫師集體罷工嚇壞大家,但維京時代連嚴格意義的醫師都沒有。那維京人生病、受傷的時候怎麼辦呢?求神問卜免不了,另一方面,從薩迦文獻中可知,當時的北歐人普遍都有一些基本的醫療常識,戰士們也多少知道大限是否將至。
Thumbnail
★從小狀況到大病症,解答你對各種症狀的所有疑惑!
Thumbnail
★從小狀況到大病症,解答你對各種症狀的所有疑惑!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臨床的醫院,醫療中醫師的看診已經不是臨床的需求之一了,那麼~故事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臨床的醫院,醫療中醫師的看診已經不是臨床的需求之一了,那麼~故事從這裡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