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話VS聽懂話,差別在?
這世上總有人為了私利、理想或所謂「正義」,用話術操弄別人,以達到他煽動或詐騙的目的。這屬於人生太極中「黑」的那一邊。
更是常住在「白」裡面的人急需面對的人生功課。
有覺,才能「聽得懂」話或話術;
是主動的破解與清楚,
不是被動地聽表面的話,卻淪落成被牽著走;
被煽動的人,他或許也討厭誰,而且本來就有很多不滿與敵對,
但他頂多就是跟對方保持距離,或詛咒、吵架、打架。
然而,從敵對到動手「消滅對方的存在」,那當中的距離是用自身的情緒填補而成之外,
一定還有煽動者在餵養他的仇恨,鞏固他的錯誤認知,讓他走向「自己絕對的正確」與
「對方不可饒恕的錯」,而且讓他真的感到事態嚴重,自己必須出手!
衝動傷人,或趁人不備,密謀暗害是滔天大罪,
但其實只是他自己累積的「近墨者黑」所造成。
犯下大錯的人多半看不見自己一直浸泡在「被煽動」裡;那煽動者當然也不會自白他在煽動你。
可是,你一直只看某種類型貼文就是你的「選擇」了;選擇被洗腦。
或許他說的一句話曾經打進你的心坎裡,但怎能就此「全部不分辨」?
糟糕的是,煽動的危害或許沒詐騙那麼明顯,但更為普遍,也有人一生被毀掉。
很多人是因為「被煽動」才去做某些事,可是他還以為是替天行道。
達成別人的目的,自己卻得去負起所有責任,因為事情是他做的。
譬如說,
公司有位同事比較特立獨行,很多人不喜歡他,會在他背後嘰嘰吱吱的。
下午茶時間說到他,你為了表態也說了一點,卻成了人家致命的一點。
你的家人、兄弟或女友被欺負了,一群親朋好友浩浩蕩蕩說要去討個公道,還有人弄來幾根球棒什麼的要嚇唬對方,你就也拿一根。其實你沒打人,卻說不清了。
有時看到某則貼文或短影音,跟你過去某個被剝削的經驗很呼應。後來發覺自己變得容易秒怒?或總覺得誰好可憐?司法不公啦!很想伸張正義?卻沒時間做自己的正事。
怎知是煽動的陷阱?你會發覺自己——
放大情緒:本來只有一點點怒氣,接觸後會放大你的情緒;你更恐懼、更憤怒,無力感更重。
陷入對立:在對立感中愈陷愈深。沒有清楚的論述說明,只有發洩情緒、謾罵攻擊,沒有理性討論。
失去思考:被情緒牽著走,愈來愈無法說出個道理;更糟糕的是,總感覺「必須做點什麼份外之事」!
事實上,我們的世界正急速奔向極端兩極化,
很明顯,人類情緒已經淪為有心人士認知作戰的工具,拿個人生命當炮灰。
講求民主自由的地方,也有愈來愈多煽動者在民主自由裡面鑽縫,
他為了目的,早已丟失了人性,
任意把無辜的人視為工具或「障礙物」=「必須除去的存在」。
詐騙犯更是變本加厲,明著編造謊言與情境,利用你的慌張與盲點,逼你照著他的劇本走。
緊急狀況:逼你「現在、立刻」做決定。
很多情緒:不讓你思考,只能照他講到做。
不能自主選擇:你只要能跳脫他限定的範圍,他就玩不下去了。
煽動與詐騙的共同點,就是讓你失去分辨、失去選擇、失去自主意識。
#會受騙的人有一個日常的習慣:不去聽懂話
譬如說,
一、只聽字面。教室裡,老師叫某個一直在大吼的學生「不要講話!」他回:「我又沒講話。」
二、只顧自己,誤解人意。上瑜伽課有人喊:「老師,跪姿系列的動作已經做半個多小時了,我膝蓋一直出力,沒辦法再做。」
那位老師不加細想就說:「誒,不是喔,我沒叫你膝蓋出力喔!」
三、忽略內涵。跟人對話有聽,沒有「覺」。有覺的話,你會聽得懂「對方真正的意思」。習慣只聽表面話的人最容易錯失良機。
一直「聽不懂人話」所養成的習性,某一天就容易發生讓人被煽動、被詐騙的事。
因為他聽話,就只聽表面啊。
發現被詐騙了,人都會很痛心,卻極少人會反省「我那時候是怎麼聽的話?」
講電話時是看不到對方的,他的眼神、表情、肢體語言都看不到;
那就更容易誤解、腦補,或被話術催促而去做了不該做的事。
一、練習分辨
感覺有人(貼文)在煽動你時,要暫停、反問、「分辨」聽懂話。
聽到對方說了什麼緊急狀況,你要會問問題,加以分辨。
譬如說,你可以反問,反覆去確認他的意思。從中,就會發覺哪裡怪怪的。
就不會被動地讓對方佈下的騙局一步一步吸進去。
二、保有選擇
有人逼你立刻答應或「二選ㄧ」,你就說「等一下再回覆」,不要照單全收,要做出第三「選擇」。
「這東西好難得、好稀缺喔,不趕快就沒了喔!」那我也可以不買。
「你是要我現在、立刻、馬上轉錢喔?」我辦不到!
「我想等我先生回來再說,你要就晚一點再打來。」
三、以自己為主:關心自己的情緒
遠離讓你愈聽愈氣、卻講不清楚的人。
煽動人心者跟詐騙犯多半都有一個特色——你稍微表示拒絕,他就生氣!
雖然愛生氣的人不見得都是壞蛋,而壞蛋也可能很沉著地改用B計畫。
但他就是要主導遊戲,不給你選!那你就知道其中必有妖孽。
而且,你自己要夠穩定,平常就有在練習「聽.覺」。
首先就是不要總想著自己,願意走出去聽懂人家話裡的意思,這個「聽見」會幫助你自己更上一層樓。
在如今的詐騙潮中,你真聽懂了話,不就能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而能自保嗎?
有覺,才能聽得懂人話;
聽得懂人話,就不會被煽動,也不容易被詐騙了。
你會因為朋友推薦哪裡好吃,就要安排去吃嗎?
如果你做得到「分辨、選擇、以自己感受為主」,那麼你就是把「有覺」帶進人生與美食之旅了。恭喜。
————————————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美術高雄 2025:眼球世代藝術奇譚》